比特幣轉場:硝煙之下的玩家
監管令來襲後比特幣一度暴跌萬元;玩家從“收入超工作10年”到“再也不碰數字幣”,暴跌後仍有人堅守
“半個小時,比特幣從2萬5跌到1萬9,心都涼了。”9月14日,當“比特幣中國”即將停止所有交易的消息出來後,職業炒幣者趙強扶了扶眼鏡,發出如此感嘆。
從9月4日七部門聯合公告開始到現在,半個月的時間裏,比特幣價格從超過3萬元驟跌至2萬元上下。截至9月16日,火幣網、OKCoin幣行、比特幣中國三大交易平台均宣佈即將停止交易,比特幣在國內的場內交易渠道近乎全被封死。
19日,另有消息傳出,中國打擊比特幣將進一步升級,海外交易通道也可能被全面封殺。
“以後不會再碰數字貨幣。”比特幣玩家劉宇説。終局之下,與劉宇一樣的入局者們在恐慌撤退、瘋狂抄底與積極鼓吹中徘徊前行,難辨方向。
暴跌來襲,玩家一夜未眠急撤退
9月11日,比特幣玩家劉宇最終選擇撤離,回憶起入局始末,他留下一句感嘆,“賺的錢早晚得吐回來”。
與入局時的暴漲不同,在過去的半個月,劉宇經歷了ICO暴跌和比特幣大跌,這一次,好運沒有再降臨到他的身上。
從7月到9月,短短兩個月時間裏,比特幣經歷了新一輪“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
火幣網數據顯示,9月1日,比特幣價格首度突破3萬元,次日,價格最高時達到32350元。從7月16日的1萬多突破到9月1日的3萬元,比特幣僅用了兩個多月,不過下跌的速度更快。6天之後,受比特幣交易所即將關閉的消息影響,8日幣價暴跌,收於25114元,緊接着,新的監管消息迅速發酵,比特幣最低時跌至1.9萬元左右,暴跌幅度超過萬元。截至19日19時30分,比特幣價格為23311元。
這讓劉宇感到高度緊張,“兩個星期,精神高度緊張,心情壓抑,9月8號那天我一夜沒睡。”
劉宇沒有躲過ICO代幣暴跌和比特幣大跌,參與的ICO項目也以退幣收場,現在不僅把之前賺到的錢全部賠光,本金也直接腰斬。
瘋狂的ICO最終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4日,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拉開了監管的大幕,比特幣交易所即將關閉的消息隨之也流傳開來。14日,國內首家比特幣交易所“比特幣中國”確認月底停止所有交易業務,次日,火幣網、OKCoin也相繼發公告,宣佈停止所有虛擬幣業務。至此,比特幣在國內的場內交易渠道幾乎全被封死。
監管之下,過往的入局者們在恐慌撤退、瘋狂抄底與積極鼓吹中徘徊。在幾個由普通投資者們組成的微信羣裏,投資者先是驚愕,然後是質疑、擔心,但時常又會被一些比特幣創業者轉移話題。
15日,投資人王帥(化名)終於完成了比特幣提現。此前一週,由於忘記在火幣網上的登錄密碼,王帥一直無法提現。此後,他在工作間隙按照網站提供的流程重新找回了密碼。“沒想到當晚火幣網就發佈了停止人民幣交易的公告。”王帥感嘆。虛驚一場。
在8日比特幣交易所即將關閉的消息傳出後,王帥便當即決定拋售手中的3枚比特幣,儘管那時幣價還在2.4萬左右的高位。相比他年初的買入價已經翻了一番。
王帥事後談到,“我賣掉比特幣提現的原因很簡單,官方要關停了,基本上就意味着沒法玩了。”
一週身家曾從幾十萬到上百萬
“不要買價格便宜的二手顯卡,因為那些卡原先多是挖比特幣的‘礦卡’。”一場組裝電腦的經歷,讓劉宇第一次接觸到了比特幣。
獲得比特幣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在交易市場上購買,二是自己用電腦運行比特幣生成程序進行“挖礦”。即通過電腦運行算法,生成特殊數字後得以產生,對玩家來説,挖礦需要多台高端配置的電腦,尤其是高端顯卡,同時還需要電腦24小時不間斷運行。
2015年,恰逢比特幣價格處於低位,傳統獲取比特幣的形式“挖礦”處於低迷期,大量挖礦顯卡被拋售。通過這個偶然的途徑,劉宇開始在網上研究比特幣。
“起先是看媒體報道,後來加入了多個比特幣QQ羣、論壇。對比特幣的態度從懷疑轉變為認可。”劉宇説,到2016年底,自己的比特幣已經從2個增至80個。
劉宇甚至成為了比特幣的忠實投資者,2016年6月,比特幣價格一路走高,從兩三千元暴漲至1萬元。劉宇一直持幣未動。9月1日,劉宇給朋友發微信稱:“幣價過3萬了,晚上我請客。”
劉宇稱:“(那時)從比特幣上賺的錢,比我工作10年掙得都多。”今年,除了投資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虛擬幣,劉宇還投資了2個ICO項目,並參與了多種ICO代幣的交易。談及今年上半年的投資情況,他説,“有賺有賠,但多數時候都在賺。”
行情上漲的時候,劉宇回憶稱,每天都會打開手機上的APP看一下幣價,“一週前,你的身家是幾十萬,一週後你的身家就上百萬了,那段時間整個幣圈都信心十足,大家恨不得時刻盯盤”。
然而9月份的行情殺了劉宇一個措手不及。
“我的ICO項目退幣,沒有躲過ICO代幣的大跌,高位買的NEO(一種代幣),已經從每枚200元跌到100元,量子鏈也被交易所下線。”劉宇回憶,雖然多次“抄底”,但他的數字資產價值仍在縮水。
更大的跌幅還在後面。8日,受比特幣交易所即將關閉的消息影響,國內比特幣價格暴跌。劉宇稱,由於ICO代幣大跌時,比特幣、以太坊都受到影響,所以他認為市場會緩一緩,於是在比特幣價格28000元附近時進場“抄底”。不過新的監管消息迅速發酵,幣價大跌,讓他的“抄底”成為“站崗”。劉宇幾乎將此前的盈利賠光。
“從此再不碰數字貨幣。”劉宇説,他現已清倉,並刪除了手機裏的APP。
玩家羣從技術宅到賣房炒幣
如果沒有監管令,“劉宇們”的財富有可能繼續飆升。這背後,是比特幣投資者羣體由技術“極客”向普通投資者的變遷,隨着用户羣變大,比特幣的價格也在水漲船高。
國內交易平台HaoBTC高級運營經理孫純宇在今年1月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比特幣早期的參與者大多是極客技術宅,後來比特幣價格不斷升高,吸引了一批純投機的交易者,近幾年媒體報道多起來以後,有一些大媽也進場了。
據HaoBTC彼時給新京報提供的用户相關數據顯示,交易比例在比特幣主要用途上佔據24%,投資比例達到30%,而支付佔據36%。
在玩家職業比重上,仍以IT行業和教育行業為主,分別佔據38.1%和35.7%。投資者男女比例為男性佔比60%。30-39歲年齡層在玩家年齡分佈比例中佔據66.1%。
火幣網CEO李林在當時也表示,“如今主流投資者把比特幣當做純粹的長線投資產品,和投資股票、期貨等行為差別不大。但其中也不乏有投資者對比特幣特性並不瞭解,僅是把比特幣當做股票、黃金等投資品進行短線操作。”
1991年出生的職業炒幣者趙強,在2013年接觸到了比特幣,當時恰逢國內監管機構對比特幣市場進行整頓,幣價大跌。趙強認為,去中心化、總量有限的比特幣有投資前景,便在幣價3000元時入場。2016年幣價逐漸上升,資產翻倍的趙強辭去了網絡公司的工作,專職進行比特幣交易炒作。一年時間,比特幣價格上漲超過3萬元,比三年前的價格翻了三倍,也令趙強的資產大幅增值,“一年賺了10年的錢。”趙強告訴記者。
新京報記者發現,在ICO與比特幣市場火爆的時期,以信用卡大額套現、銀行消費貸款甚至賣房籌資來炒幣的人不少。
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者表示,他曾將自己其中一套住房賣掉,以數百萬元抄底時價7000元左右的比特幣,在今年8月份賺超2000萬元,後來在比特幣價格在2.9萬元左右時清倉。另一位投資者在7月賣房,花150萬元抄底比特幣、萊特幣和以太坊,目前虧損超過30多萬元。
暴跌之後,仍有玩家“堅守”
儘管心有餘悸,趙強仍然看好比特幣的前景。
9月份以來,即使有底倉的支撐,趙強的賬面浮虧也已經超過30萬。“沒錢給自己買新車了。”他説。
但趙強同時告訴記者:“消息發佈後,市場出現恐慌性拋盤,這個時候反而不適合拋售,很可能就拋在了最低點。”他認為,一般情況下,市場急跌過後會有一波反彈,在反彈的時候拋售,損失會減小。
記者注意到,在比特幣中國宣佈將關閉比特幣交易後,國內比特幣價格一度下跌至1.9萬元,幾個小時後又反彈至2萬元上方。在9月8日晚間,媒體披露監管機構將關閉比特幣交易平台的消息後,比特幣價格一度下跌至2.2萬元,但在40個小時過後,比特幣價格又上漲至2.7萬元。
談及現階段能否適合抄底,趙強認為,當前不是比特幣抄底的時間,他認為比特幣價格有可能會調整至1萬元以下。趙強稱:“我看好比特幣,不會清倉,近期也不會套現。”
幣圈的王大炮同樣是堅定的持幣者。
他回憶,2010年第一次在雜誌上看到比特幣時,時價不足1元。那時他只把比特幣當作“科幻小説”,看完就把雜誌丟了。三年後,他發現比特幣價格已達500多元了。“這個消息吸引了我,有一種觸電的感覺”。他隨後下載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的論文及相關資料加以研究,並於當年入場。
王大炮也曾經歷起伏。當年,他曾在幣價650元左右買了15個比特幣,後在幣價漲到800元時賣掉。此後,他又以每枚900元的價格買入,在1500元左右時再次賣掉,今年3月再次以每枚6000多元的價格買入十幾枚比特幣……
歷經多次買賣之後,王大炮感嘆,“歷史不斷告訴我這個教訓,買了就不要賣了。同時,我認為比特幣和以太坊這類落地前景非常紮實,有明確現實應用需求的數字貨幣,其價值應當還能進一步走高。當前國家的監管非常嚴厲,我目前還是選擇了持有這二者,而其他的很多落地前景渺茫的,則早已拋光。國家的監管對行業確實非常有利,當前行業過於浮躁,泡沫太多。”
早期看好比特幣的極客,曾將其視為爭取貨幣自由、促進支付技術的力量。作為世界上第一款虛擬貨幣,比特幣總量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枚,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跨境交流等特性。8年前,日裔美國人中本聰提出並創造比特幣時,正值金融危機後美國施行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元大幅貶值。
一篇《比特幣背叛比特幣》的文章認為,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的初衷是試圖規避“央行-紙幣”這一現代金融體系的內在不穩定性。然而,如今的比特幣卻逐漸演化成一種投資品,短期套利者成為交易的主力,對一些創始者而言,這是對比特幣精神的異化和背叛。
如今看好比特幣的投資人仍會提到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但動機卻各不相同。
面對投資者的質疑和擔憂,一位比特幣投資管理專家15日上午安撫稱,“利空還沒出盡,待中國交易所都關停了,(比特幣)就該漲了,還有更不好的消息嗎?沒有了。”當日稍晚,比特幣中國宣佈月底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搬磚,下一站海外?
迷茫與質疑之外,這個暴跌的市場中,還有一批人在積極“搬運”,賺取國內外差價。玩家稱之為“搬磚”。
由於國內比特幣大跌,使得國內外平台比特幣形成價差,自9月8日以來,國內外價差達3000元至5000元之間,這給了“搬運工”很大的利潤空間。
據瞭解,目前主要有兩種搬運方式,一種是將比特幣在國外平台出售,換成外匯轉回國內;另一種是幣幣搬運,用跌幅較小的幣種作為“中介”,通過其他虛擬貨幣與比特幣進行交換,在國內外交易所間套利,目前搬運一次的利潤約為10%,如果採用幣幣交易搬運,資金迴轉速度快,日內利潤會相當可觀。
網絡上現已流傳着比特幣搬磚套利的教程。新京報記者在一款名為“知識星球”的知識分享類APP中發現,有炒幣人士建立投資羣,在一個名為“幣圈海外淘金”的羣組中,羣組發起人發佈了多個“搬運”攻略,以及在海外比特幣交易平台註冊賬户的手冊。不過進羣需支付299元。
有投資者已率先從中獲利。8日,在國內外價差4000元時,投資者“微塵”選擇在國內比特幣交易所買入5枚,提取到比特幣電子錢包,然後翻牆在美國的交易所套現。“一買一賣,半小時賺了2萬塊,爽!”
但他也有失手的時候,最近,受到國內市場的影響,美國比特幣交易所的報價已與國內接近。“當時,基本無利可圖,搬磚甚至虧了1萬塊,我選擇暫時休整”。他在“搬磚”中賺了些差價,但並不打算長期持有。他認為,監管風險是最大的風險。
比特幣“搬磚”團隊的負責人趙華同時提醒,“搬磚”需要首先解決國外資金賬户的問題,其次,需要考慮國外平台的安全性、靠譜程度。如果國外平台捲款跑路,或者對賬户進行違規操作,投資者幾乎不可能維權。
(文中人物為化名)
B04―B05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江波 金 王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