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加坡國會辯論中,圍繞外籍就業人員在新加坡就業市場中的地位新加坡朝野政黨展開了激烈辯論。外籍就業人員到底是新加坡發展的發動機,還是擠壓了本地人的就業機會引發了全新加坡的關注。
在9月4日的新加坡國會辯論中,有反對黨議員提出,新加坡最大的銀行星展銀行的總裁已經連續22年不由新加坡人擔任,這種情況令人失望。如果新加坡不能在就業層面保障新加坡本地人的利益,恐將成為世界的笑柄。這位議員還強調,希望政府可以控制在新加坡外籍員工的增長速度以保障國民利益。
這一言論遭到了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多名議員的強烈批評,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陳詩龍強調,上市公司的運作受制於董事局,而非國籍。他認為反對黨議員提出的意見將打擊新加坡的投資前景,阻礙國家發展。
新加坡交通部長王乙康則明確表示,他不希望新加坡人將新加坡想象成一個小池塘,可以安逸地在池塘裏面做大魚。王乙康説,新加坡需要與國際接軌,與國際競爭,因此需要國際背景的人才。他比喻説,新加坡應該放眼大海。
根據統計數據,在反對黨質疑的金融行業,新加坡人的就業比例高達70%,然而,新加坡人的薪酬中位數為6000至8000新元,而外籍工作人員則為8000至10000新元,1新元約合人民幣5元。交通部長王乙康則認為,這樣的統計無法説明任何問題,因為外籍人員的崗位和本地員工的崗位可能有所不同,單純比較薪酬毫無意義。
其實,如何對待外籍員工一直是新加坡社會一個共同關注的話題。新加坡政府也一直希望在外籍員工提供發展動力和保障本地人利益之間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
在新加坡外籍員工是非常多元化的,不僅有企業高管也包括大量的勞動力型工人。新冠疫情的暴發對新加坡的經濟造成巨大沖擊,儘管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保障新加坡人就業,但是就業市場的疲軟依舊沒有明顯改善。暴發在外籍務工人員宿舍區的大規模疫情已經造成超過5萬人感染,導致建築業等多個行業陷入停滯。這樣的情況也再次引發了新加坡全社會對於外籍員工的思考。
儘管新加坡政府一直謹慎應對這一問題,並妥善處理了外籍務工人員宿舍區的疫情,但是外籍員工問題正逐漸成為政府的軟肋。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問題也間接導致了在剛剛過去的新加坡大選中,執政黨得票率不如預期。
本月初,新加坡人力部宣佈調高針對外國人就業準證的門檻,將薪酬標準再次提高。新加坡政府的本意是通過更高的薪酬門檻確保外籍員工的質量和競爭力,同時回應新加坡人關於就業問題的關切。然而,不理解這一決定的部分新加坡人則認為政府在變相提升外國人薪酬待遇,擠壓本地人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在新加坡的外籍員工卻認為新加坡政府在就業問題上正趨於保守。
這樣的觀點對立,也從側面説明了新加坡政府在就業問題上的兩難困境。一方面新加坡人口資源有限,政府需要外籍員工維持新加坡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國民的切實關切也需要得到適當回應。預計新加坡政府還會動態調整就業政策,努力尋找新的平衡。(總枱記者 孫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