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跟合資車的差距,真的只是三大件?

國產車和合資車是目前汽車市場上的兩大主力,能夠在國內市場立足的合資品牌,往往都是有着深厚技術功底的國外汽車品牌,其中不乏一些百年車企,它們的技術實力自然毋庸置疑。相比之下,國產車的起步時間比較晚,前期發展也比較慢,所以技術還在起步階段,尤其是在核心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調校)方面,國產車跟合資車確實存在很大的差距。
國產車跟合資車的差距,真的只是三大件?
就拿發動機技術來説,國內自稱掌握髮動機技術的車企有很多,但算得上技術成熟的其實少之又少,一圈數下來,也就長安、吉利、長城、奇瑞等為數不多的幾家車企在發動機技術上還有些造詣。這幾家頭部車企的發動機可靠性都還不錯,但油耗普遍偏高,這是公認的事實。而合資品牌幾乎都有着較為成熟先進的發動機技術,即便是很多人覺得不行的韓系車(現代起亞),同樣也掌握了小排量、大排量、純電、混動、燃料電池等各種類型的動力技術。
國產車跟合資車的差距,真的只是三大件?
相比於發動機技術,國產車在變速箱方面的短板要更加明顯,目前國內擁有變速箱技術的車企少之又少,而且基本上都選擇從技術門檻較低的雙離合下手,至今沒有一台優秀的AT變速箱,大多數車企都高度依賴愛信、採埃孚、格特拉克、博格華納等國外供應商。合資品牌方面,能夠研發變速箱的車企非常多,就拿本田來説,它的CVT、雙離合以及AT變速箱均是行業領先水平,把所有國產車的變速箱技術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一個本田。
國產車跟合資車的差距,真的只是三大件?
再者是底盤調校,底盤調校是最考驗車企造車功底的,它在短時內很難實現突破,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這也是國產車最欠缺的。為了解決底盤調校經驗不足的問題,國內主流車企基本都是請國外的團隊來負責底盤調校的,比如比亞迪就請了奔馳團隊來進行底盤調校。合資車的底盤調校基本上都是自給自足的,標緻雪鐵龍能夠將非獨立懸架調教得比獨立懸架更加出色,這顯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上百年積累下來的經驗。
國產車跟合資車的差距,真的只是三大件?
當然,國產車跟合資車的差距,不僅只是三大件,還包括動力系統的匹配、四驅技術、整車耐用度、一體化程度、品牌附加值等等。很多人可能會説了,國產車也有自己的優勢,例如內飾設計、功能配置、車載互聯網等等,但這些優勢基本都停留於表面,並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國產車起步晚是不爭的事實,很多國外汽車品牌有着上百年的技術沉澱,國產車二三十年想要趕上根本不可能。
國產車跟合資車的差距,真的只是三大件?
正視差距並不丟人,承認合資車比國產車優秀也不是崇洋媚外,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國產車,國產車在近些年的進步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一些優秀的國產車品牌,比如長城、吉利、長安、比亞迪等,雖然它們暫時還沒有達到合資車的高度,但它們從未停止研發的腳步,技術實力快速增長,它們都是國產車未來的希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3 字。

轉載請註明: 國產車跟合資車的差距,真的只是三大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