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唱反調、跟大人對抗?有效溝通3句話,協助轉化孩子情緒

也許孩子並不是真的要反抗對立,而是希望大人能夠好好聽他説,當孩子出現對立、反抗、愛挑釁、愛爭辯的行為時,大人往往會不小心落入同樣的行為模式,也跟着對立、反抗了起來。在這樣的困境裏,我們很容易溝通失效。

孩子總是唱反調、跟大人對抗?有效溝通3句話,協助轉化孩子情緒

有效的表達與傾聽,是溝通的核心。但在困境中,我們很容易遭遇溝通失效。這種失效,在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們的生理特點。在進化的影響下,我們的身體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模式:‘戰鬥∕逃跑模式’和‘消化∕放鬆模式’。

在溝通中,一旦我們身體緊張,或者感受到外部威脅,身體會自動進入‘戰鬥∕逃跑模式’。於是,我們開始防禦式傾聽—尋找並放大任何可能的威脅,開始攻擊性表達—勇敢戰鬥以捍衞自我。

有一次,我和兒子一起玩牌,兩個人本來開開心心的。忽然,我記起自己有件事忘了做,就趕緊起身。兒子熱切地挽留我:‘爸爸,別走,接着玩。’我沒理他,他想拉我,我一把甩開他的手:‘行了,別鬧,我有事!’看着發愣、委屈的兒子,我瞬間覺察到:天哪,我進入了戰鬥模式!

從放鬆到戰鬥模式的切換,甚至用不了一秒鐘!

一位被同學孤立的高中生給我看了一段她和媽媽的聊天紀錄,對話前面是她向媽媽講述自己的無助。從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雙方情緒狀態的變化。

女兒:沒人跟我做朋友,她們都排斥我。

媽媽:你性格這麼軟弱,怎麼辦?(指責性回覆,女兒沒有得到想要的情感共鳴。)

女兒:我怎麼啦?我去死行吧?(防禦,自我攻擊,女兒迅速對母親的態度做出了回應。)

媽媽:我以為生活裏最難的是賺錢,原來不是,是教小孩。我看到幾歲的孩子連飯都沒得吃,覺得可憐。你卻覺得自己更可憐。唉!(媽媽從傾聽孩子的苦惱,轉而發泄自我感受,這會被孩子理解為對自己的新一輪攻擊。)

女兒:我沒覺得自己可憐,是你覺得。(女兒繼續防禦。)

這種充滿攻擊、防禦的對話,一定是無效的。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需要掌握兩種必要的技巧:非攻擊式表達—避免引發對方的防禦狀態,導致理智下線;開放式的傾聽—成功化解對方的攻擊姿態,重新啓動理智腦。

非攻擊式表達,要求我們將表達聚焦於三個基本要素:我、事件與感受、需要與期望。比如,當我們認為自己遭遇了不公時,習慣的表達通常是你這樣分配利益的設計方案完全是針對我。在這一表達中,你是聚焦對象,針對我是個人判斷。這種表達,會迅速讓對方進入‘戰鬥∕逃跑模式’,溝通的大門也將關閉。

如果我們採用非攻擊式的表達,就需要從‘我’的角度,重新呈現事件以及‘我’的感受,或者還可以加入個人需要。比如這樣説:分配利益的方案這樣設計,我覺得非常沮喪,我希望方案能考慮到我的利益。在這裏,對話的重點放在我的感受和需要上,沒有了指責,溝通更容易有效進行。

三句話處理對方的防禦

當對方進入‘攻擊∕防禦模式’時,我們會本能地進入同樣的狀態,但這隻會激發矛盾,讓彼此陷入更激烈的衝突。在求助本能之外,其實我們也可以使用三句話幫對方擺脱防禦姿態,從而讓溝通重回正軌。

有家長問:‘我女兒四歲,非常暴躁,與小朋友玩耍產生矛盾時,常會説些極端語言,比如,我要打死你,我想殺了你。這該如何解決?’

也有家長問:‘我八歲的孩子非常易怒,並且攻擊性非常強。上次他發脾氣時竟然砸東西!我們曾試過很多管教方法,比如,制定嚴格的規矩,嚴厲懲罰,學習並使用正面管教法,甚至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長年吃藥等等,但幾年來不知為什麼毫無效果。我們到底還能做些什麼?’

孩子總是唱反調、跟大人對抗?有效溝通3句話,協助轉化孩子情緒

要想有效幫助這些孩子,父母需要採用全新的方案,比如有效溝通的三句話。

第一句,接納並幫對方用語言明確説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寶貝,你真的非常生氣(或憤怒),是不是?

為什麼要説這句話?這是情緒管理的第一個訣竅:有效表達。當內心的感受被準確識別並明確表達出來時,我們會感受到理解與接納,這會讓情緒的破壞力迅速減弱!所以,要想幫孩子擺脱強烈情緒,第一步就是識別並用語言表達出這種感受。

當得到孩子的認同時,我們可以説第二句話:寶貝,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對孩子來説,一開始聽到這句話,會感覺有些茫然,不知如何描述。所以,採用這套方法初期,家長可以先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給孩子做出示範,比如:寶貝,當我生氣的時候,有時我感覺就像體內有氣一樣,會不斷地堆呀、堆呀、堆呀,然後讓我只想大聲吼。能跟我説説你現在的感受是什麼樣子的嗎?

這種示範,會幫助孩子學習如何描述。為什麼要幫助孩子描述內心的感受?當孩子帶着好奇的思維去觀察、描述自己的憤怒時,憤怒會更容易消失。做為家長,很多人擔心,讓孩子關注憤怒會導致更加憤怒,這是一個思維錯誤。事實上,真正有效的情緒處理,從來不是迴避、淡化、漠視,而是更深入地去體驗、去描述。

這就是防禦∕攻擊姿態處理的第二步:喚醒好奇心。好奇帶來的自我覺察,會迅速減弱不愉快感受的強度。

在語言的表達下,孩子的情緒會迅速轉變。當孩子停止觀察、描述時,我們可以問第三句話:寶貝,願意跟爸爸媽媽説説發生了什麼嗎?

孩子的苦惱,一是感受需求不被理解,二是心裏有話無法表達。只要他能開始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感受,哺乳動物腦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小,而理智腦也將重新獲得掌控權,其破壞性行為就會越來越少。

所以,要想幫孩子擺脱強烈情緒,第三步是幫助孩子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需求。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不當干預—比如忍不住駁斥孩子、評判孩子、提供安慰或建議等,這些行為不僅會阻礙孩子的表達,更有可能將孩子重新推入強烈情緒中。

孩子總是唱反調、跟大人對抗?有效溝通3句話,協助轉化孩子情緒

隨着孩子的傾訴,困擾他的情緒可能會越來越弱,也許孩子會自己停止表達。這時,父母可以再問一個升級問題:‘嗯,寶貝,我知道了。還有沒有其他想跟爸爸媽媽説的?’當然,如果前三句話能發揮作用,孩子可能會告訴你:‘我説完了,我好了。’當出現這樣的信號時,做為父母,你已經成功幫孩子擺脱了強烈情緒。現在,你有充分的條件進行下一步:與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案,提升孩子不同情境下的壓力應對能力。

這三句話不僅適用於困境中的孩子,同樣適用於每個成人。當我們對感受、需要的描述讓對方願意回覆‘是或對’時,有效的傾聽和溝通過程就開始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30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總是唱反調、跟大人對抗?有效溝通3句話,協助轉化孩子情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