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向中國勞工謝罪種種惡行遭曝光

  三菱向中國勞工謝罪種種惡行遭曝光

  日本三菱道歉擬付中國勞工每人10萬 謝罪文曝光

  近日,日本媒體稱,就二戰中強制徵用中國勞工一事,日本三菱材料公司與中國受害者談判團基本達成全面和解協議,以基金方式向每名受害者支付人民幣10萬元


 

  昨日,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召開新聞發佈會,會長童增公開了一份三菱公司給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徵求意見的“謝罪文”。新京報記者獲悉,雙方擬於8月15日之前在北京簽署和解協議,謝罪文將在和解協議簽訂時正式簽署。這將是日本企業戰後補償人數最多的一次,也是日本企業首次向中國二戰受害者謝罪,是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的一個實質性進展。

  24日下午,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召開新聞發佈會會,公開了一份三菱公司給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徵求意見的“謝罪文”。圖為“謝罪文”內容

  7月19日,在美國洛杉磯,日本三菱材料高管木村光(音譯,左三)站起來向美軍戰俘勞工代表詹姆斯·墨菲(右二)道歉。據日本共同社24日報道,三菱與二戰期間被強徵到日本的中國勞工受害者及遺屬代表達成全面和解協議。新華社發


 

  如尋得全員信息 需付近4億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該和解協議的主要內容為三菱表示“道歉”,並以基金方式向每名受害者支付10萬元,支付對象共計3765人。這3765名受害者中,三菱現階段掌握受害者本人或其遺屬信息的大約1500人,其餘受害者下落不明。如果最終尋獲所有受害勞工信息,三菱支付的費用將接近80億日元(4億人民幣)。這也是日本企業首次主動向被日本最高法院駁回賠償要求的中國受害者提出道歉,並提供全面的經濟補償。

  多年來,受害勞工及其遺屬一直沒有放棄對日本相關企業的索賠。此次三菱方面提出“整體解決”方案,即與國內所有受害勞工聯誼會分別簽訂“和解協議”。

  中國受害勞工聯誼會執行會長劉煥新對新京報記者介紹,早在去年8月,日本三菱材料公司就與勞工代表達成和解意向,期間經歷過多次磨合,談判進展緩慢。而其中的一個爭議點就在於中方認為“謝罪”條款不應放在協議的附件之中,而應放在靠前位置,凸顯其重要性。

  今年6月底,劉煥新等人再度赴日本與三菱談判。經過多次磋商協調,日前三菱已提出和解意向,願誠意謝罪,並向每名受害勞工支付10萬元,在日本設立受害勞工紀念碑,支付紀念碑建設費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02萬元),以及用於調查失蹤勞工的調查費2億日元。

  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向三菱談判的代理人朱春立表示,勞工受害的事實被承認、受害歷史被記述,這是受害勞工最大的要求。從三菱明確表態道歉以來,我們沒有對補償金的數量有過多的糾纏,因為生命無價,10萬元只是謝罪的一種表示。

  謝罪文稱“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據瞭解,謝罪文的內容早在2014年6月就與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及遺屬聯誼會交涉了,就二戰期間非法強擄勞工謝罪問題進行磋商,歷時一年半。

  三菱在謝罪文中表示“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承認中國勞工權被侵犯的歷史事實並表示深刻反省,向中國勞工及其遺屬真誠謝罪,並對身亡的中國勞工表示誠摯的哀悼。

  朱春立表示,目前涉及三菱公司的中國勞工倖存者還有17人。在勞工聯誼會與三菱協議簽署後,勞工倖存者或遺屬需要與三菱再次簽署個人協議,如果個人希望繼續通過司法途徑維權,可以放棄簽署協議。

  據瞭解,謝罪文已在受害者勞工家屬中廣泛徵求了意見,受害者和家屬對此文原則上同意。童增表示,中日兩國關係友好的基礎是要尊重歷史事實、承認侵略歷史和加害事實。三菱能夠承認奴役勞工的歷史、向受害者謝罪,是值得積極評價的,希望日本政府和日本其他加害企業能像三菱一樣,承認加害事實,向中國廣大受害者謝罪。

  三菱謝罪文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根據日本國政府內閣《關於向日本內地輸入華人勞工的決議》,約39000名中國勞工被強擄至日本。敝公司前身的三菱礦業株式會社及其承包公司(包括三菱礦業株式會社子公司的承包公司)接受其中一部分3765名中國勞工到其作業場所,強迫其在惡劣的條件下勞動。其中,多達722名中國勞工身亡。這一問題至今尚未最終解決。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敝公司坦誠地承認各位中國勞工人權被侵犯的歷史事實,並表示深刻反省。各位中國勞工遠離祖國及家人,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承受了巨大的磨難和痛苦,對此,敝公司承認作為當時的使用者的歷史責任,向中國勞工及其遺屬真誠的謝罪。並對身亡的各位中國勞工表示誠摯的哀悼。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敝公司承認上述歷史事實及歷史責任,並且從為今後日中兩國友好發展作出貢獻的角度,向為最終整體解決本問題而設立的中國勞工及其遺屬的基金支付款項。為了不重蹈覆轍,敝公司協助設立紀念碑,並承諾將這一事實世代相傳。


 

  ■ 縱深

  歷經20餘年

  中國勞工對日索賠終獲轉機

  在二戰末期,日本曾從中國強擄約4萬勞工,押解到日本進行強制的體力勞動,山東省高密市井溝鎮草泊村人劉連仁就是其中一員。1945年,劉連仁逃跑成功,從此躲在山洞裏,過着野人一般的生活。直至1958年,劉連仁被發現,回到祖國。

  “索賠成功第一案”曾被日高院推翻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劉連仁開始了對日本方面的索賠。1996年3月,劉連仁向不認罪不賠償的日本政府提起訴訟,並3次赴日上法庭陳述。

  2001年7月,日本政府被判賠償2000萬日元,這是中國人對日索賠成功的第一例。然而4年後,日本東京高等法院推翻這一判決,駁回劉連仁的索賠請求。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三審駁回原告訴求,不再受理此案。

  此後,中國勞工對日企的訴訟全部以敗訴告終,這被認為是日本已經關閉了中國民間索賠的大門,民間對日訴訟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中國受害勞工聯誼會執行會長劉煥新是劉連仁之子。他對新京報記者介紹,中國勞工對日本三菱材料公司的維權之路一直是以訴訟為武器解決的。然而2007年4月,日本最高法院以“根據中日聯合聲明,中國國民的請求權已經被放棄”為由,判決中國勞工的敗訴。

  在此期間,劉煥新和勞工案的受害者試圖轉向國內尋求司法途徑。2003年9月、2006年2月及2010年9月,先後有勞工委託律師在上海、河北、山東等地高級法院起訴,但均未得到受理。

  去年3月我國法院首次受理此類案件

  近十年來法律的完善,使得在國內對日訴訟具備了更有利的條件。2010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還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係法律適用法》。

  轉機出現在去年3月18日,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正式受理了37名北京籍勞工(及其遺屬)訴日本焦炭工業株式會社(原三井礦山)和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案,這也是我國法院首次受理勞工對日索賠案。隨後,勞工對日企在中國多地的訴訟被立案。

  劉煥新表示,在此之前,勞工代表在與三菱公司談判的時候,對方態度並不配合。然而隨着國內多個法院受理勞工團體對日企的訴訟,日方的態度出現了大的轉變。朱春立也認為,勞工羣體在中國用司法途徑進行維權,這給三菱帶去了很大壓力,倒逼他們談判。

  然而散落在各地的勞工團體在對日談判中訴求並不統一,在劉煥新看來,這也是阻礙對日索賠的一個問題。據其介紹,其實在2013年秋天,勞工團體就已和日本企業通過律師在交涉。

  在北京中院受理案件之前,日企方面表示,由於勞工團體不團結,進而拒絕談判。在法院受理案件後,勞工團體已和日企進行了數次談判。然而,各團體提出的賠償金額卻都不一樣,從個人獲得補償10萬元到13萬元不等。

  我國受害勞工僅存700餘人

  現年70多歲的劉煥新已從事勞工訴訟25年。在這個馬拉松的訴訟過程中,他面對着原告證人逐漸去世的情況,“1995年我們進行了摸底調查,全國有38953名被擄勞工,有線索的26000人,能得到資料的有17000人。當時,全國的倖存者有2400人,而今只剩下不足700人。在這其中,能表述的,也是寥寥無幾。”他説。

  劉煥新認為,此次和解為今後中國民間對日索賠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日中友好從民間開始,日方需要誠懇謝罪,不要把歷史鴻溝一次次的延續下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45 字。

轉載請註明: 三菱向中國勞工謝罪種種惡行遭曝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