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王曉言 李泊寧】每年聖誕新年期間,很多菲律賓人會收到在海外務工的親人寄來的包裹,這些包裹有個特有的名稱叫“返鄉者包裹”。特別是自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跨國旅行越發不便,不少在外務工者無法返鄉,這些返鄉者包裹就裝載着他們沉甸甸的愛與鄉愁回到祖國。
海外勞工是國家“新英雄”
據外媒引用菲律賓海關的數據,近幾年從海外寄往菲律賓的返鄉者包裹每年都在700萬個以上。據報道,菲律賓的總人口1.1億人中的10%常年在海外工作和生活,足跡遍佈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此大規模的海外勞工羣體,與菲律賓特有的歷史和發展軌跡密切相關。菲律賓作為島國,歷史上受到過西班牙、美國、日本等列強的侵略和殖民統治,菲律賓人熱情開放的民族性格以及其特有的文化多樣性與包容性,使得海外文化得以融入其中。經濟上,菲律賓算是一個以農業和漁業為主的國家,多年的殖民統治及社會政治動盪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現代化進程,人們有出國務工賺錢的傳統。
在經濟和社會層面,海外勞工在菲律賓的地位舉足輕重。據報道,每年海外勞工匯往菲律賓的匯款高達300多億美元。特別是疫情以來,據統計菲律賓外勞匯款持續上升,已成為該國抗疫和經濟復甦的重要保障。菲律賓政府從上到下也非常重視海外勞工,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更是從政策法規、服務機構以及教育培訓等多方面為人民出國務工提供便利,政府還將每年的6月7日設為海外勞工日。每年聖誕節海外勞工集中歸國探親時,政府還會在機場專門搞接機歡迎儀式。多年來,菲律賓的海外勞工,漸漸成了菲律賓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這些海外勞工的匯款甚至數次挽救了該國的國民經濟,他們也因此被稱為國家的“新英雄”。
提前數月甚至一年時間準備
不僅是匯款,每年給家鄉親人郵寄東西也是海外菲律賓人必做之事。菲律賓人傳統上重視家庭,珍視親情,不論走到世界的哪個角落,故鄉是他們的根,故鄉的親人牽掛着他們的心。條件允許的話,他們會在聖誕節和新年時攜帶禮物回家過節;即使無法回家,他們也會將禮品包裹寄回家。返鄉者包裹的稱謂由此而來,這一説法源自菲律賓土著的他加祿語“返鄉者”。據説是菲律賓前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創造了這個詞,以激發菲律賓僑民的民族主義情緒,鼓勵他們帶着自己賺到的錢回國,以期幫助國內度過當時的經濟危機。後來菲律賓人還將“返鄉者”計劃寫入法律,但這個最初旨在解決經濟危機的計劃如今已經轉變為菲律賓海外勞工和僑民珍視的一種文化實踐,成為連接海外與故鄉的一種親情紐帶。
返鄉者包裹最大的特點就是大而且重。菲律賓法律規定每位海外勞工可以免税寄回3個返鄉者包裹,總價值不超過15萬菲律賓比索(約合1.8萬元人民幣);每個包裹的尺寸最大可以達到80*53*57釐米,重量不限但一般建議不超過70公斤。如此限價不限重的規定決定了返鄉者包裹中的禮品最大的特點就是一般沒有奢侈品,包裹中的物品從罐頭食品、袋裝大米、化妝品到糖果巧克力以及鞋子、衣服、兒童玩具……可説是衣食住行各類物品應有盡有,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得到的一些普通物品,但能夠給家鄉的親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雖然具體到每樣物品的價值都不高,但準備這些禮物卻往往需要海外勞工們花上幾個月甚至小一年的時間。這些東西多是勞工們趁着海外各國的打折季購買的,物美價廉。
以菲律賓勞工最多的美國為例,美國各地奧特萊斯打折促銷時的名牌鞋子和衣服,以及大型倉儲超市特價的巧克力和罐頭食品……都是菲律賓人為返鄉者包裹搶購的熱門商品。一般在美國到了每年的九月、十月,很多菲律賓海外勞工的家中就擺滿了已經或正在打包的愛心物品,這時候完成打包並寄出,才能保證家鄉的親人在聖誕節的時候收到包裹。
打包是個技術活
包裹中的衣服和鞋子上往往被細心地貼上了標籤,寫明是給哪位親人的,因為那都是按照每人不同的尺碼購買的,每一件物品都代表着遠行者對家人的愛。可想而知,這樣的愛心包裹必然都是裝得滿滿的,裝箱打包可是個技術活。如今是網絡時代了,網上能夠找到不少菲律賓人分享的裝箱打包的經驗分享和視頻教程。一般比較重的罐頭等食品放在箱子的底層;氣泡墊這種東西是堅決不用的,易碎的物品會用厚衣服或襪子仔細地包裹起來;鞋子裏面也會被其他物品塞滿;最後所有物品間如果還有空隙也會被一些散裝的糖果塞滿……多年的經驗積累,已經讓菲律賓人成為打包裝箱的“大師”。
“返鄉者包裹”如今已經帶動起從海外到菲律賓國內一個利潤豐厚的產業鏈。一些船運公司專門運輸這些又大又重的箱子;不少物流公司也在集中運送返鄉者包裹的時候業務量大增;在亞馬遜網站上,可以購買到符合尺寸要求的包裝紙箱和防水塑料袋,以確保返鄉者包裹在運輸過程中完好無損。
返鄉者包裹中裝載的不僅有遠隔重洋的愛,還有濃濃的鄉愁。在Instagram上,就有一張美國的菲律賓勞工分享的照片觸動了不少人的心事。那是一個即將裝滿的包裹,一個看上去四五歲的小女孩躺在最上面,閉着眼睛乖巧地微笑着。她的父母寫道:小傢伙想把自己打包進返鄉者包裹中,好在聖誕節回家看看年邁的爺爺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