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們發現在濟南一些社區,原本露天的核酸檢測點升級為安裝着空調的集裝箱活動房。這樣一來,“大白”們就不必忍受“高温+全套防護”帶來的酷暑雙重考驗,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開展工作。
山東省應急廳6月16日發佈高温天氣風險預警提示。山東省氣象台於6月15日16時、6月16日6時連續發佈高温橙色預警:受大陸暖脊影響,預計16~20日,山東省將出現大範圍37℃以上高温天氣。其中,16日,聊城、菏澤和濟寧最高氣温37~39℃,德州、濟南、淄博、濰坊和棗莊的部分地區35~36℃;17~20日,內陸大部地區最高氣温37~39℃,部分地區可達40℃以上。根據中央氣象台預報,6月15至22日,北方多地將出現持續性高温天氣,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温可達35℃至38℃,局部可達40℃左右。
今年以來的最強高温來襲,讓人期待更多像“核酸活動房”式的清涼關懷。
面對高温,過去我們靠抗、靠忍,認為高温是每個夏季再正常不過的一部分,咬咬牙就捱過去了。實際上,作為一種極端天氣,高温天氣,尤其是持續時間長、強度高的高温天氣,對經濟社會運轉,對人民安全健康會造成潛在危險,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方面,要注意到目前極端天氣多發的現狀:與上世紀(1971—2000年)相比,最近5年,山東省每年高温(日最高氣温≥35℃)日數增加了112%;另一方面,我國步入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中後期,城鎮化率接近65%,城市這樣一個複雜多變的巨系統在面對不斷增加的不確定性因素和潛在風險時,面臨更多新課題。
高温挑戰的不止是人們的體能體力,也是對民生保障能力的檢驗。增強高温期間民生保障能力,是保障勞動者、人民羣眾合法權益,體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體實踐。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充分的預期和準備,全面應對的能力和水平,把保障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降温措施手段可以再豐富多樣一些。隨着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如今各地有能力為勞動者提供更豐富多樣的降温保障措施,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像“核酸活動房”這樣的設備改進,夜間施工這樣的流程的優化,高温津貼支付專項檢查這樣的制度完善,公益納涼點這樣的人文關懷等經驗做法可以進一步推廣。
保障覆蓋人羣可以擴大一些。比如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可以積極探索方式方法,保障其擁有與其他勞動者同樣的防暑降温權利;醫護人員、社區防疫志願者等防疫一線人員,在高温天氣下,要考慮到他們長時間佩戴防護用品可能出現的中暑風險,加強降温保障,改善工作環境。
對保障細節可以多考慮一些。高温保障存在與社會運行的方方面面,關乎每個社會成員。獨居的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羣體降温措施是否到位,臨時庇護場所開放的數量夠不夠多、時間夠不夠長,道路上的遮陽防曬等設施有沒有及時設置等,看似都不是大事,但都直接影響到個體的獲得感和體驗感,需要投入更多關注。極端天氣人力難以掌控,但防範措施可以主動作為。高温天氣越是持續時間長、強度大,民生保障越是要更完善一點、細緻一點、超前一點。
夏季剛剛開始,高温還將持續。以對人民羣眾負責任的態度,以充分的資源保障和深切的人文關懷,提升高温下民生保障的力度、廣度和温度,讓户外勞動者的工裝上少浸一些汗水,讓人民羣眾多一處避暑乘涼的去處,就是對這道高温下民生考題最好的答案。
(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