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日本演員三浦春馬的離開,讓人唏噓:被父母控制的孩子有多慘?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綜合

被父母控制的孩子有多慘?

日本著名男演員三浦春馬自殺於家中,令眾人扼腕嘆息。隨着生前日記的曝光,他和母親的矛盾也隨之揭開。原來,

多年的演藝生涯早已讓他感到厭倦,轉行做農業的想法卻又不斷遭到母親的反對。他進退兩難,陷入了深深的抑鬱,最終走上一條不歸路。

三浦春馬是被母親控制着長大的,一次次的否定讓他活得像一個傀儡。而在現實中,那些控制慾極強的媽媽,也往往拒絕孩子的獨立,替他們做一切決定。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品學兼優的英子不能像其同學那樣活得輕鬆快樂,因為她媽媽總是時刻監視着她的一舉一動,以愛和責任的名義否決她所有的興趣愛好。她期待考入離家千里的南大,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而媽媽強烈的抵制讓她夢想險些破滅。在那些抑鬱的時光裏,她整宿整宿地睡不着,就像籠子裏的鳥兒一樣。

事實上,

媽媽對孩子的每一次控制和拒絕,都是對他們獨立人格的一種否定,也是孩子心理不健全的誘發因素。

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媽媽顯然更喜歡替自己的孩子做決定,她們高舉着愛的旗幟,把自己的控制看得理所應當,背後的原因令人唏噓。

媽媽控制孩子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1.心理缺乏安全感

不難發現,那些控制慾極強的媽媽都是單親媽媽。愛情和家庭是絕大多數女人一輩子最看重的東西,一旦產生了缺口,就會變得敏感、脆弱和空虛。

她們覺得生活毫無意義,只有孩子是自己的精神依託,於是,將全部的注意力和心血都投入在上面,希望從他們身上索取愛的回饋,延續自己的美好幻想。

 她們會把所有的事情都規劃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路線走。好像這樣,兩人就會更親密了一樣。然而,物極必反、水滿則溢,青島15歲女孩由於長期受到母親掌控,親手用繮繩勒死了她,如此大義不道的舉動背後,是孩子長期被人壓制的扭曲心理,也母親是控制他人主觀意志的後果。

 2.過度保護

 設想一下,假如你的孩子要當賽車手、玩極地單車,或是其他的極限運動,你會同意嗎?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因為那是你懷胎十月、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絕不會輕易讓他拿性命去冒險。在當今社會,一個孩子的出生遠比過去來的不易,若是生下來,必定是捧在手心裏細心呵護着。

尤其在女人當了媽媽以後,每一根神經都是敏感的,那些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她們眼裏就像一顆隨時會爆炸的定時炸彈。

 幼兒時期的過度保護,可能會讓孩子免於禍亂,但隨着時間的推移,

孩子會漸漸長大,如果這時還是總替孩子做決定,會讓他的自由受到禁錮,時時刻刻面臨習得性無助,也難以做自己理想的事情

。在電影《黑鏡:方舟天使》中,瑪麗把監視器移植到女兒的大腦中,監視着她的一舉一動,還為她過濾掉那些血腥色情的畫面。時間一久,她對女兒的干涉越來越不受控制,薩拉最終變得偏激抑鬱,徹底和她斷絕關係。

我想,她的初衷定是為了保護女兒,這樣的後果也是她一開始沒想到的。

 3.逃避風險

 三浦春馬的母親反對他開農場,其實也是一種害怕承擔風險的心理,整個家庭的收入都來自於兒子,貿然轉業,會讓所有人都陷入未知的境地。古人説,一

個家族的命脈是相連的,有不少父母替孩子決定讀書上學、職業方向、婚戀對象,除了基於自身作為父母的責任,也是為整個家庭規避風險的方式

。事實上,孩子的成長,意味着一個家庭要面臨不斷的風險。如果怕孩子惹事,就禁止他外出玩樂,怕孩子將來收入低,就逼他學理工科,怕他將來不能贍養自己,就牢牢拴在手中,那無疑是一種自私。

媽媽們如果一味地替孩子做決定,否定他們自己的想法,免不了會對孩子形成壓力,進而走向極端。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媽媽應該學會收斂自己。

媽媽要學會收斂自己,尊重孩子。

 1.轉移自己的重心,對孩子放手

 孩子一旦呱呱墜地,就不再屬於你。龍應台説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遠行。也就是説,

適當的對孩子放手,不干涉他的生活,其實是把他推向他該去的地方。

孩子終究會長大,要過自己的生活,媽媽們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除了工作以外,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多結交一些朋友。

即使是單親媽媽,也可以不顧一切的再次追求幸福。

 2.尊重孩子,允許他試錯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媽媽也一樣,那些看似保守穩重的做法,其實也是對新生命冒險進取的一種不尊重。害怕孩子燙傷,就不讓他去觸碰蠟燭,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觸覺障礙。媽媽應該時常反思一下自己,你決定好的那些事情,是否是讓他在走你的老路?是否真的利於孩子發展?

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即使天馬行空,即使面臨着不可控的風險,也要讓他去嘗試去創新。

 3.及時溝通,控制自己的脾氣

 媽媽有媽媽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如果一出現分歧,就拒絕對方觀點,難免會產生摩擦和傷害。心懷善良的孩子總是不忍心傷害親人,把所有的痛苦都加註在自己身上,默默不言。久而久之,媽媽就會誤以為他是喜歡聽自己安排的,進而加大控制的力度。事實上,媽媽和孩子一旦在舉足輕重的事情上出現分歧,就應該及時溝通,即便少不了一頓爭吵,但能帶來長久的和諧相處。

結語:

對於媽媽來説,不輕易拒絕孩子的請求,是一種責任,不輕易否定孩子的想法,是一種修養,不強行替孩子做決定,是一種豁達。有時候,以愛之名控制孩子,是一種災難。別讓你的喋喋不休和咄咄逼人,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