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點有了“點長”和“特派員”

本報記者 程偉 見習記者 牛雪妮

“我是2018年9月開始任勉縣移民(脱貧)搬遷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的,但接觸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在2015年。那一年,我在西鄉縣白龍塘鎮白龍社區任駐村第一書記。”4月20日,崔濤開門見山地介紹自己的工作經歷。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我剛到勉縣上任時,單位只有8名工作人員。”崔濤説,“為了激發幹部的工作熱情,我將業務能力強的人選拔到重要崗位,幫助家庭困難的同事解決實際難題,並選調、招錄人才,優化責任分工。隊伍壯大了,後顧之憂解決了,人心齊了,工作就不難開展了。”崔濤笑着説。

“在調研中我瞭解到,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有67個,其中6個安置點未建成,61個未竣工驗收。”崔濤説,為了推進搬遷工程,他對還未建成的房子,在保證施工安全以及房屋質量的前提下,搶抓工程進度;對於已竣工的房屋,協調審批主管部門進行工程驗收。2018年11月,全縣6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全部建成,2019年4月,全部實現竣工驗收。

房子建好了,如何提高羣眾入住率是當務之急。為破解這一難題,2019年3月,崔濤協同縣民政局創造性地提出了對易地扶貧搬遷困難户實行“實物救助”政策,即免費提供一張牀、一個沙發、一個茶几、一套窗簾、一套灶具、一個衣櫃,確保易地扶貧搬遷羣眾輕負擔搬遷。

搬得出問題基本解決了,如何讓羣眾穩得住、能致富?“為了解決‘後搬遷’一攬子的問題,我又總結了‘1+9’的模式全面推進工作。”崔濤説,在他牽頭下,《勉縣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配套“1+9”》方案出台,即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建菜園子、農用具倉儲房、產業園區和社區工廠等,有效解決了搬遷羣眾“兩頭跑”等難題。這一政策隨後在漢中市進行了推廣。

與此同時,為了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羣眾融入難、管理難等問題,去年5月10日,崔濤牽頭並制定了《勉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黨組織+點長+特派員”工作實施細則》,針對不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採取單獨組建黨組織、建立黨小組、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等措施,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同時在6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選派71名“點長”和182名“特派員”,全面負責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衞生保潔、矛盾調處、文化宣傳、物業管理等工作。“特派員”發現問題後立即向“點長”彙報,“點長”再將問題及時反映給上級,保證問題儘早得到解決。這樣一來,安置點自治自理、自我管理得以實現,羣眾幸福感、融入感、獲得感顯著增強。該舉措去年入選“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並在全國推廣。崔濤也因此榮獲“全國‘十三五’奮進易地搬遷幹部”稱號。

“單位工作任務繁重,家庭難免顧不上。我剛到勉縣時,女兒剛進幼兒園,現在她馬上上小學了。女兒這一階段的成長,我成了缺席者。”崔濤説,“妻子單位距我的單位直線距離只有300米,但由於工作忙,我從來沒有去看望過妻子。”當記者問他有什麼感觸時,崔濤笑着説:“雖然有苦,但是還是甜多。”

在崔濤的帶領下,勉縣高質量完成了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截至2020年底,全縣累計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67個,安置易地扶貧搬遷户3634户10341人。全縣實現安置入住率100%、舊宅騰退率100%、易地扶貧搬遷不動產登記辦證率100%。

“我將繼續發揚脱貧攻堅精神,聚焦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竭力為羣眾謀福祉,真正讓羣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崔濤説。

作者:程偉

來源:陝西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1 字。

轉載請註明: 搬遷點有了“點長”和“特派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