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幹部“匿名化”傾向必須警惕

面對上級調研,反映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不願説出核心問題;面對問卷調查,電子版的還能多寫幾句,手寫的怕筆跡暴露就“意思意思”;面對記者採訪,“不提自己的名字”成為願意發言表態的前提。當前,基層幹部“匿名化”傾向正在加劇,必須引起警惕。

基層幹部“匿名化”傾向,表面上看是“低調做人”“沉默是金”的文化生態在基層紮根蔓延,本質上則是官僚主義結出的“惡之花”。無論主題是負面還是正面,基層幹部都要求匿名,正是官僚主義在基層的“一體兩面”。

幹部“匿名化”折射基層治理兩個困局。一是問責泛化,擔心被追責。一些基層幹部為了保護自己,選擇主動成為官僚主義“從犯”,導致説真話就會被懲罰成為惡性循環,這正是被上級官僚主義所害的表現;在有的地方,誰提出問題就必須帶有解決措施,誰反映問題就被要求解決問題,因此如實具名反映問題,被視為一種負擔,成為基層幹部最不願選擇的一種方式。

二是評價機制不健全。有的地方官僚主義盛行,基層幹部工作幹得好壞與否,不是以實績為標準,而是掌握在個別人手裏。當遇到出經驗表成績的時候,基層幹部往往不敢搶“風頭”,自願被“頂替”,讓掌握評價權者露臉,這也進一步助長了吹吹拍拍的官僚主義惡習。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基層幹部“匿名化”傾向一旦成為風氣,不但不利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勢必會損害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據新華網

來源:蘭州晚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83 字。

轉載請註明: 基層幹部“匿名化”傾向必須警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