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評不上正高?政策豈能輸給人情

“國家給技術工人這麼好的政策,讓我們可以評正高,卻因為企業的一個章失去評選資格。放眼全國,與我遭遇一樣的技術工人,到底還有多少?”

近日,新華社對“大國工匠”鹿新弟的報道引發關注,而鹿師傅反映的問題更值得相關部門深思。

“大國工匠”評不上正高?政策豈能輸給人情

鹿新弟技校畢業工作34年來,從一個普通工人成長為“大國工匠”,憑的是一身真本事。看一看柴油機排氣的顏色、形狀和氣味,就能找到故障原因;上手摸一摸機油,就能解決機油壓力過低問題……

據統計,這位“發動機醫生”累計完成創新成果五百多項,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上億元。不乏其他城市開出幾百萬的價碼挖人,可他還是選擇留了下來。鹿師傅正是中國製造業稀缺的高級人才,也是很多職業院校學子、企業一線工人的榜樣。

近些年,從中央到地方反覆強調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推動中國製造升級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想方設法拓寬技術工人的發展通道。就職稱而言,相關部門已經明確,在“藍領”中設立正高級工程師,各省市也陸續拿出了具體辦法,像鹿師傅這樣的工程師完全符合參評條件,可為啥就是評不上?

“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正高級工程師,你評上了,怕別人有想法。”從相關負責人的一番話,不難看出好政策和硬條件都輸給了人情。

更令人憂心的是,記者調研發現,這樣的問題並非個例。國家層面雖有給力的扶持政策,但一些企業自我設限,到頭來政策紅利落不到一線工人頭上。如今鹿師傅見諸報端,而那些默默無聞的技師又有多少?

一家企業也好,一個地區也罷,發展終究要靠人才。而最能激發人才幹事動力的,就是給予其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相關部門才積極改革,與時俱進地優化體制機制。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的僵化保守顯得有些落伍。放着企業發展、地區發展的大賬不算,反而以人情世故的潛規則推三阻四,透支的是自己的未來。

前不久舉行的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傳出了一系列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暢通職業發展通道的鮮明信號。如何關愛能工巧匠,關乎個人權益,更影響國家未來。鹿師傅的遭遇值得關注,期盼相關部門順藤摸瓜,也期盼更多地方舉一反三,合力打破工人職業發展中有形無形的梗阻,讓政策紅利充分激發創新動力,讓更多一線工人脱穎而出。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 評論員 崔文佳

流程編輯:u015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13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國工匠”評不上正高?政策豈能輸給人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