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黨的十八大以來,沿黃河九省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流域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生巨大變化,母親河重新煥發生機活力。今天(10月2日)的《江河奔騰看中國》系列報道,我們就帶您走近黃河。
滔滔大河,蜿蜒九曲。
在黃河源頭,秋日的扎陵湖、鄂陵湖,碧波無垠。這段時間,源頭流域的水生態監測採樣工作加緊進行,採樣數據將為流域保護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六年多來,隨着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的推進,扎陵湖、鄂陵湖水域面積明顯增加。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生態保護處四級主任科員 趙德香:湖泊數量由原來的4000多個增加到5800多個,濕地面積增加104平方公里。黃河源頭水源涵養能力不斷提升。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上游,推進水源涵養。四川若爾蓋縣實施濕地生態綜合治理,若爾蓋濕地總蓄水量達到約100億立方米。
中游,加強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陝西以草固沙、以林攔沙、以壩留沙,進入黃河的泥沙量不斷減少。山西累計投入近200億元治理汾河,補齊水環境基礎設施短板。
下游,河南加緊建設沿黃河生態廊道,去年底,黃河河南段右岸生態廊道757公里道路全線貫通,流域造林面積10.7萬畝。位於山東東營的黃河三角洲開展退耕還濕、退養還灘,十年來,累計恢復濕地188平方公里。
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寧夏引黃灌區高效節水灌溉農田超400萬畝,佔灌區農田一半以上。內蒙古從農業、工業、城鎮用水等多方面,不斷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甘肅推廣高標準農田,發展高效旱作農業節水,年節水10億立方米。
走綠色低碳道路,走創新發展之路,沿黃河各省區關停並轉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持續優化產業佈局,蓬勃興起的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產業也成為拉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