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殤:“被轉世”成特朗普的胡佛曾一手將白頭鷹熬成了鸕鷀

“像麥康奈爾和麥卡錫這樣的人,甚至包括特朗普總統,他們讓我想起了赫伯特·胡佛。”

這是美國參議院某位同志的原話,罵功出眾的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立刻表示認可,而被迫與前輩比肩的特朗普則如同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尖叫不已,以至於發推特連連反駁。

那麼,除了課本上零星的印象之外,這位傳説中的人物究竟有何道行,令“百年之後”的美國人心有餘悸呢?

在特朗普上任之前,胡佛絕對是美國曆史上最爛的總統沒有之一,至於説為什麼睿智的美國人民會選擇他,我想説的是他本該很適合這個崗位才對。

當總統之前的完人

“胡佛作為一名採礦工程師享譽世界。全世界都感激這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是他在第一次世界戰期間及戰後為被戰爭蹂躪的歐洲提供了糧食。”--胡佛總統博物館

一百年前,美國藉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投機倒把將國民生產總值推向了一個前無古人的高度,所謂“柯立芝繁榮”和“咆哮的二十年代”就是繁榮的代名詞。

▲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被後人稱為“歷史上最為多彩的年代”

美國工業產值佔到驚人的全球48.5%,在別人温飽尚不可及的年代,美國人民實現了家家都有收音機,3000萬輛汽車馳騁在寬闊道德公路上,電冰箱、洗衣機、電熨斗甚至電話成為日常,而八九十年代的中國百姓才頗感新鮮地瞭解這些“洋玩意兒”。

但跑步太久了,身體的乳酸就會積累,同時歐洲經濟的恢復也給了美國莫大的壓力,至少他們不再需要帶着“嗟來之食”性質的救濟糧了。

總之1929年競選前夕,美國的處境就是經濟依舊繁榮而失業危機頻現,工業登峯造極而農業萎靡不振,他們需要一個救世主來挽大廈之將傾,比如赫伯特·胡佛先生。

▲一表人才的青年胡佛

與出生商賈之家的特朗普不同,胡佛出生貧寒且雙親早逝,逆襲的經歷全靠自己的努力打拼,他曾是斯坦福大學的優質學生、享譽全球的礦業工程師和優秀的商人。

發財之後,胡佛陸續擔任過位於倫敦的美國救濟委員會主席、糧食總署署長和協約國胡佛為救濟與復興署署長,基本工作都是通過糧食對歐洲經濟復甦進行幫助,同時還積極參加組織對蘇聯的糧食封鎖和武裝干涉活動,援助外國武裝干涉者和蘇俄白匪軍,可謂“政治正確”的典範。

▲胡佛來過中國,還給李鴻章打工

戰後胡佛還建立自願組織對歐洲的兒童及難民繼續施行救濟,曾募集救濟費2.5億美元,這段履歷使他作為一個“慈善事業家”而揚名於歐美。後來胡佛就實在沒空重操舊業了,整天忙於時評、演講和開會,85所大學給他送來了榮譽學位,各個團體組織給他頒發了468枚獎章、獎品、勳章。

總之他有着後人觀之都要心生敬佩的完美履歷,1929年的美國大選註定是為他準備的,如果不夠那就再加兩句口號吧。

貧民窟將從美國消失,每個美國人天天有雞吃,每家兩輛汽車換着開。

如果自己當選,將會增加農產品進口關税,恢復美國農業。

▲胡佛總統的就職舞會

作為一個仰望星空的底層民眾,從那個角度是否都應該給這位心繫百姓、經驗豐富的完人?在各階層的支持下,胡佛以444 :87的懸殊比分入主白宮,被暫時稱為“20世紀最沒懸念的美國總統大選”。

而他未來的對手羅斯福先生則剛剛贏下紐約州州長的競選而已。

“胡佛成不了大事。”--麥克米考上校致電《芝加哥論壇報》華盛頓分社

如同歷史上的讖言一般,這句著名論斷很快就得到了應驗。

“飢餓總統”

等待胡佛的不止鮮花和掌聲,還有一個特殊的“見面禮”。

▲就職典禮

1929年10月29日被後人稱為“黑色星期二”,當日道·瓊斯指數從最高點386點跌至298點,跌幅達22%。隨後短短兩週股價如同吃了瀉藥,300億美元化為烏有,相當於美國在一戰中的總開支、當年GDP的30%,美國經濟也隨之陷入長達十年的大蕭條。

1929-1932年,美國13萬家企業倒閉,8.6萬家企業暫停營業,多達9000家銀行倒閉,GDP縮水至原來44%,,失業人口從155萬上升到1200萬,相當於全美勞動力的四分之一,而這些人又往往是家庭主要收入者,受到波及的人口幾乎無法想象。

1932年,《財富》雜誌估計,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沒有任何收入,將近人口總額的28%。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當年為胡佛總統設計競選“每天一隻雞,家裏兩台車”競選口號的那位記者也很快破產,必須申請貸款才能撫養三個孩子。

農場主們在唉聲嘆氣中看着碩果累累的田野,企業則眼巴巴地等着幾乎不可能出現的訂單,我們在教科書上得知牛奶被倒進溝渠,棉花被拿去鋪路,然後窮人們卻在飢寒交迫中度日,天台上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媒體甚至專門發明了“利他性自殺”一説,代指不給社會添麻煩而選擇自我了斷的人們。

其實,美國還是那個美國,他們缺的不是生產能力,而是消費能力,高負債的經濟就是一副多米諾骨牌,任何一塊的倒下都可能造成雪崩效應。農場主並非不願意降價銷售物資,而是促銷將會進一步消滅市場剛需,他們會死的更快而已。

▲這個可愛的小姑娘曾是當年的精神寄託

責任也不在全於胡佛,但身為總統的確有需要能夠經濟拉出泥潭的舉措,我們且看看他是怎麼説的。

“擺脱大蕭條的唯一正當方式,就是自力更生。”

“我們在曾經歷不下15次大的不景氣”

“但是,我們每次從不景氣中掙脱出來而走進新階段時,所達到的總是一個比過去更繁榮的階段,這一次我們也一定是這樣的。”

此時的胡佛卻當了縮頭烏龜,一方面,他將重心轉移到所謂的“財政平衡”,拒絕政府幹預,一方面又將大把的金錢用來給大企業續命,卻拒絕對失業百姓做出任何救濟。

▲胡佛並明令救濟只能由社會團體或慈善機構來完成

面對全美國近3000萬人捱餓時,胡佛仍然反對大規模救濟,各州的花式求救都被胡佛置之不理。在他看來大蕭條是一場市場經濟的自然清洗,淘汰制度裏的污泥,推陳出新,美國經濟才能更順暢地奔流。

跟今天一樣,當時美國也有不少經濟學家支持胡佛的觀點,據説有人曾當着羅斯福的面提出並詢問他的看法,據後來的勞工部長弗蘭西絲.珀金斯回憶錄記載,羅斯福當時氣到面部扭曲,咆哮着:

你應當記住,人民不是牲畜!

胡佛的政策跟當下西方國家對新冠肺炎的“選擇性治療”和“這就是人生”政策如出一轍,他究竟是怎麼想的,或許後人永遠也猜不到了。

神奇的貿易戰出發點

起先,美國農民將不景氣歸結於國外農產品的湧入,但這顯然是個謬論,畢竟時至今日都沒人能將大宗農產品賣給號稱“天下糧倉”的美國。

作為一個説話算數的人,胡佛一上任就將加税提上了議程,到1930年,頂着一千多位專家和學者的反對和聲討,美國國會通過了《斯穆特-霍利法案》,進口商品的税率平均從40%升至48%,3200種外國商品的關税上漲。

本來,農產品加税就如同中國徵收進口西瓜税一般聊勝於無,但是胡佛先生有私下加了一大把料,將紡織、鋼鐵、機械、造船和工具等眾多工業產品都加了進去。

但是跟農業一樣,當年誰家的工業品能賣得過美國呢?特朗普至少還知道在入超的情況下要挾對手,而美國卻是以出口大國的身份主動挑起貿易戰。

二者的共同假設前提在於沒人敢跟,也同樣低估了對手的志氣。

餘威猶在的大英帝國很快裹挾了加拿大並動員整個英聯邦和美國打關税戰爭,不久法德兩國也加入了戰團,他們組成“反美貿易聯盟”,用關税作為武器掀起了第一次世界範圍的貿易戰。

至於當年的中國,還不具備參與的這場混戰的資格。

那後果呢?1932年的美國進口額從1929年的44億美元降至13億,出口額從52億美元降至16億,世界貿易規模萎縮了66%,全球工業生產下降33%。

這個數據放在任何時代都將是災難性的,胡佛唯一的成就是將美國的經濟蕭條變成了全球性的大蕭條,剛剛從一戰恢復過來的歐洲再次陷入分裂,一個叫希特勒的狂熱分子隨後成為了德國的領袖。

謊言和甩鍋

美國羣眾只有情緒,沒有頭腦,不會想法子。容易受騙,喜歡破壞,揮霍無度,怨天尤人,還會想入非非,就是不會建設。---胡佛《美國個人自由主義》

“洞悉人心”的胡佛將美帝的兩大專屬技能用到了出神入化,也許唯有特朗普能夠望其項背。

胡佛永遠拒絕承認有人捱餓,在記者會上,胡佛總是説街頭流民吃得比以前更好,紐約有的流浪漢一天能吃到10頓……

記者勸他去看看街頭排隊領麪包長龍,看看救濟處風雪交加中的窮人們。胡佛斥之為胡説八道,反而稱一切都正在好轉,如果他能連任的話,美國將會復甦。

1931年,危機繼續加深,胡佛則認為批評的出發點是“不愛國”的,他告訴秘書:

“這個國家需要一首偉大的讚歌。”

“如果有人能唱一首歌讓人們淡忘危機,我就給他頒發一枚勳章。”

原來,美帝也曾經試圖用精神食糧充飢過... ...

胡佛則繼續享用這人間煙火,頓頓都極為講究,要有鮮花,要有七道菜,餐廳門口要有穿藍色禮服的海軍陸戰隊值日官,還要有吹號手和管家,哪怕用餐的只有他和夫人兩人……

▲宣傳標語和被救濟人羣的絕妙對比

筆者認為,總統先生的本意要用高傲的姿態告訴美國人,第一家庭對國家復興很有信心,這是一種腦回路卓爾不羣的行為藝術。

話説回來,有些事情總歸要找個原因的,比如説股災和失業,在這一點上他跟希特勒展現了同樣的眼光。

矛頭被對準了猶太人,美國媒體四處宣揚“猶太人控制着美國的商業”“猶太銀行家制造大蕭條”“猶太人引起美國經濟衰退”和“猶太人攫取美國財富”等謠言。

▲《胡佛》劇照,雖然他們拍的不是總統先生

天主教牧師查爾斯·科格林公開號召民眾攻擊猶太人以“展現他們的愛國熱情”;汽車行業大亨福特發行偽造的反猶小冊子《錫安長老會紀要》,渲染猶太人計劃接管美國和世界;傳教士傑拉爾德·伯頓·温羅德告訴追隨者,美國原本應該成為“天國”,“撒旦製造了大蕭條”,這是猶太共產主義者的陰謀。

這事令我們脊背發麻,好在當年的中國還不夠背鍋的資格。

當然,結果也跟今天一樣,甩鍋確實令他們暫時擺脱了輿論危機,卻不能使之脱離大蕭條的泥沼。

“只有情緒,沒有頭腦”的美國人民很對這位曾經飽受期待的總統絕望了,在食不果腹中他們將胡佛的大名當成了開涮和發泄情緒的方式:

▲這就是“胡佛村”

用鐵皮罐,紙板和粗麻布袋搭起來的棚户叫做“胡佛村”;失業者手裏提着的裝破爛的口袋叫做“胡佛袋”;鄉下貧民把汽車前端鋸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騾子,叫做“胡佛車”。

更有甚至,雜耍演員們還編寫了段子:

“什麼?你説生意變好了?你的意思是胡佛死了嗎?”。

通過這樣的方式被後人銘記,可謂是失敗到了極點。

在詛咒、絕望和飢餓中,美國人民終於捱到了1932年的總統競選,胡佛不負眾望地以59:472的懸殊差距敗北,以反派身份成功刷新了4年前的記錄。

▲連續兩任都只幹了四年,這是胡佛的另一項記錄

但居然還有八個洲的支持者,據説當時還有懸念,看來胡佛對美國民眾的那句經典論斷還是沒問題的。

結語:這次不會有救世主了

擊敗胡佛的人叫做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一個彪炳史冊的名字,無論出生哪個陣營、民族或者教派,都會對這位半身不遂的老人報以崇高的敬意。

從1933年開始,羅斯福開始推行大興土木,以工代賑為手段的“新政”,政府招募大量人力去修建公路、鐵路、機場、碼頭、水利、防洪等等基礎設施建設。

這些投資大,見效慢的工程都是資本家不喜歡的,卻慢慢令國家恢復了一些元氣,但客觀地説,真正令他們“偉大”起來不是羅斯福,而是德國、日本和意大利。

二戰爆發後,美國再次爆發了令世界顫抖的工業生產能力,“日不落”帝國幾百年來搶劫和殖民帶來的財富短短几年裏全部送進了美國的地下金庫,世界的領導權也自此移交,白頭鷹迎來了數十年的國運昌隆。

然而世道輪迴,上天的眷顧不可能永遠停留下北美大陸,筆者祝福堅強而聰慧的美利堅民族,想擺脱當下的困境就只能靠自己了。

但是,他們或許能夠選出新的羅斯福總統,卻等不到下一個希特勒和東條英機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41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之殤:“被轉世”成特朗普的胡佛曾一手將白頭鷹熬成了鸕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