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拼搏 奮鬥圓夢 ——新當選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代表與中外記者面對面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的報道】

  “我們知道,著名勞模鐵人王進喜來自大慶油田。請問劉麗女士,作為大慶職工,鐵人精神在今天如何繼續激勵着人們?”11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崗位成才、奮鬥圓夢”新當選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代表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中心帶電作業二班班長、高級技師胡洪煒,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二採油廠第六作業區採油48隊採油工班長、高級技師劉麗,貴州鋼繩(集團)有限公司二分廠技術員、高級技師周家榮,國家税務總局亳州市税務局副科長劉雙燕,金川集團銅業有限公司貴金屬冶煉分廠提純班班長、高級技師潘從明,分享他們奮鬥的故事,有記者現場向劉麗提問。

  劉麗回答説:“我生在油田,長在油田,從小就知道鐵人‘跳泥漿池壓井噴’的故事。60年前,為了摘掉貧油國帽子,鐵人‘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60年後的今天,我們和鐵人一樣胸懷祖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時代在變,但是鐵人精神始終沒有變。過去,我們石油人常説‘我為祖國獻石油’,在新時代,我們石油人還要説我們要為祖國加好油、為中國夢加好油。”

  奮鬥,意味着堅持。一輩子幹好一件事,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

  從30多年前進廠當工人,周家榮就幹了一件事:在生產鋼絲繩上“做文章”。

  “大家請看,這就是我和工友們運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操作技能研製生產的鋼絲繩。如今,我們的產品不僅用在了世界最高的橋樑北盤江特大橋、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還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讓國內鋼絲繩行業能夠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下一步,我們將不斷研究、不斷創新,生產出更多優質的鋼絲繩產品,為國家更多的超級工程、大國重器作出貢獻。”在現場,周家榮自豪地説。

  奮鬥,意味着要努力奔跑。儘管過程艱辛,但是追逐夢想的過程也是幸福的。

  自2012年開始駐村扶貧以來,劉雙燕始終紮根脱貧攻堅一線,帶領父老鄉親們一步步脱貧致富。

  回憶過去,劉雙燕感慨萬千:“到了農村後,艱苦的生活環境讓我有打退堂鼓的想法。我的媽媽鼓勵我説,既然去了農村,就別怕吃苦,要踏踏實實為羣眾做事情,有一天你從村裏走出去的時候,千萬別讓羣眾戳你的脊樑骨,説你是混日子的。這些年,我堅持一步一個腳印,努力為羣眾真做事、做實事。我覺得作為一名基層的扶貧幹部,帶領羣眾靠自己的發展脱貧致富,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值得驕傲一生的事情。”

  奮鬥,意味着不怕困難,意味着不斷突破、執着創新。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胡洪煒與同事24小時待命,確保武漢不發生一起電網事故。

  2月下旬,胡洪煒與同事接到一條巡線警報,一條為武漢送電的超高壓線路發生危急隱患,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造成大面積停電。胡洪煒與同事立即驅車趕往現場,但到了距離目的地4公里的地方時,由於封路,他們只能帶着上百斤的工具步行趕到作業點。

  “當時我一口氣都沒有歇,直接爬到40多米的高空,爭分奪秒完成了故障排查,下來後感覺身上都濕透了。戰疫期間,我們國網湖北電力奮戰三天三夜為雷神山通電,奮戰五天五夜為火神山通電,奮戰37小時為武漢最大的方艙醫院通電,其實日日夜夜都過得驚心動魄。我們用汗水守住了光明,也守住了希望。”胡洪煒説。

  “説到成長,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敢於創新!”在現場,潘從明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我來自農村,沒有什麼特長,但是我喜歡鑽研、能吃苦,生產上遇到不會的,我不吃不喝也要把這個事情搞明白,做得多了就熟了,就能發現問題在哪兒,會的多了,就想到用創新的方法來把難題解決。”

  “大家看,我手裏的貴金屬是鉑。別看只有5克,但是它的價值卻有2000多元,提取1克,就需要5噸的礦石,需要上千個小時、幾百道工序反覆提取,才能把最昂貴的稀有貴金屬完全提煉出來。這些貴金屬用於我國高科技領域,如航空發動機、電子芯片。2009年以來,我和我的團隊通過上千次反覆試驗探索,攻克了鉑鈀分離等一系列的關鍵技術難題,成功研發了鎳陽極泥中鉑鈀銠銥綠色高效提取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潘從明説。

  奮鬥的青春最美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劉麗説:“鐵人説‘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現在,我們的生活特別美好,和老一代石油人相比更幸運、更幸福,那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還有什麼理由不拼搏。新的時代,我們每一位勞動者都要當好標杆旗幟,一往無前。”

  (本報記者 任歡)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11 字。

轉載請註明: 忘我拼搏 奮鬥圓夢 ——新當選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代表與中外記者面對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