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 (張奧林)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和歐洲多國對俄羅斯多個領域進行制裁,近日,歐盟委員會還計劃對俄羅斯進行石油禁運。雖然表面上制裁聲浪很大,但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曝出,歐盟成員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數量不減反增,運輸手段也極其隱蔽,報道稱,“一個不透明的石油市場正在形成”。
油輪追蹤機構TankerTrackers的數據顯示,4月迄今,從俄羅斯港口運往歐盟成員國的石油數量較3月明顯增加。圖片來源: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一邊喊着制裁,一邊加大進口量
英國《泰晤士報》25日援引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的話説,歐盟正考慮對俄羅斯進行“某種形式的石油禁運”。
他表示,目前尚未就石油制裁的具體細節達成一致,但可能包括逐步淘汰俄羅斯石油這一選項。
另一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撰文指出,從俄羅斯運往歐洲多國的石油數量卻不減反增。
文章稱,歐盟成員國曆來是俄羅斯原油的最大買家。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對歐盟的石油出口量在3月曾一度降至平均每天130萬桶。但根據油輪追蹤機構TankerTrackers的數據,4月迄今,從俄羅斯港口運往歐盟成員國的石油數量已增至平均每天160萬桶。
4月,俄羅斯對羅馬尼亞、愛沙尼亞、希臘和保加利亞的石油出口量較3月的日均水平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時,對歐洲最大買家荷蘭和芬蘭的出口量也出現大幅上升。
“古老的做法”瞞天過海
除此之外,文章稱,一個不透明市場正在形成,令追查石油的來源地變得困難。
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國家一方面意圖孤立俄羅斯,另一方面又不想因為推高能源價格而給自身經濟帶來痛苦,同時,石油買家也擔心與俄羅斯的石油貿易會帶來聲譽風險,所以來自俄羅斯港口的石油正越來越多地被運往“未知目的地”。
TankerTrackers的數據顯示,4月以來,已有超過1110萬桶石油被裝入沒有規劃路線的油輪,而在俄烏衝突前,運往未知目的地的石油幾乎為零。
《華爾街日報》援引分析師和貿易商的話稱,使用“未知目的地”這一標籤,意味着這些石油將被運到海上更大的船隻後被卸下。這樣一來,俄羅斯的原油就可以與船上原有的貨物混在一起,模糊原油來源。
報道指出,這是一種古老的做法,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受制裁國家也曾通過這種方式出口原油。
沒了俄羅斯石油,歐洲會怎樣?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華爾街日報》分析稱,這是因為想要將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排除在全球經濟之外,不是一夜就能做到的,而且這個過程會伴隨劇痛。
報道援引瑞銀集團大宗商品分析師斯塔諾沃的話説:“如果歐盟全面制裁俄羅斯石油,就像是説你明天把工資減少40%,但還是要照常生活,跟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他還表示,“與此同時,市場上的俄羅斯石油有巨大的折扣,有些人會發現這種環境非常有利可圖”。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在一篇《如果歐洲不買俄羅斯石油會怎樣?》的文章裏指出,經濟學家分析稱,切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可能導致歐洲經濟衰退。
文章稱,從理論上講,歐洲可以用中東、美國和拉丁美洲等地的石油來代替俄羅斯石油,但全球市場的調整需要時間。
文章還援引歐洲布魯蓋爾智庫分析師的話稱,如果不再進口俄羅斯石油,歐洲國家應該準備採取措施減少燃料使用,比如免費公共交通和鼓勵汽車共享。如果這些措施不起作用,就需要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並列舉了德國在1973年歐佩克石油禁運期間採取的措施:強制實行週日無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