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昌不用獨發手槍:海軍軍官用“梅花手槍”,即六發威布烈手槍
鄧世昌,曾經先後擔任清朝北洋艦隊“飛霆”蚊炮船管帶、“鎮南”蚊炮船管帶、“揚威”號巡洋艦管帶、“致遠”號巡洋艦管帶,相當於現代的艦長,中國最早誕生的一批海軍軍官之一;其管理艦艇井然有序,士兵訓練有素,且紀律嚴明,戰鬥力高昂。
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史稱“甲午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號巡洋艦艦奮勇作戰,在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多艘艦艇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艦身傾斜。
在艦炮炮彈打光時,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血戰到底,毅然親駕戰艦全速撞向日艦主力“吉野”號巡洋艦右舷,(從當代考古發現並判斷鄧世昌打算面對日艦發射魚雷而非撞擊日艦)決意與敵同歸於盡。
後世考古發現,日艦集中炮火射向“致遠”號,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號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
鄧世昌與全艦官兵250餘人壯烈殉國,被諡壯節公,追封追封其為“從一品”官,太子少保銜,是中華的民族英雄,為後代所追思。
現在,廣東省博物館、上海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等,珍藏有鄧世昌生前用過的歐洲製造的銅座鐘、鄧世昌的長孫鄧小鵬生前捐獻的鄧世昌印章等珍貴文物等。
2015年8月,國家文物局對兩年前發現的丹東海底沉船“丹東一號”通過為期一個月的水下考古,打撈起了許多炮彈、子彈、加特林機槍等近代武器,經過考古專家們的研究考證,認定了“丹東一號”就是在甲午海戰中沉沒的“致遠”號巡洋艦。
但在沉艦上仍然沒有發現相關的手槍,但卻撈上來手槍子彈,經過分析結合史料記載清朝海軍軍官佩槍,認為是英國韋伯烈(又譯韋伯利)左輪手槍彈,當時稱為“六響手槍”,據此判斷鄧世昌作為海軍軍官,生前應該佩戴從英國採購的Webley左輪手槍。
第一批Webley左輪手槍,1887年正式服役於英國陸軍和海軍,稱為“.455旋轉器馬克一號”,發射18克重的槍彈,槍口初速每秒180米,屬於早期的老式轉輪手槍,但非常遺憾網絡上就是搜索不到這把左輪手槍的圖片了。
其實,網絡上所謂的那把鄧世昌生前用過的手槍,從圖片上看是一把獨發槍,因此,本文作者認為並非鄧世昌生前所使用。
根據北洋海軍“來遠”號巡洋艦裝備記載中,就有關於“威布烈”(又譯“韋伯烈”、“韋伯利”)六響手槍,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清海軍軍官配發的都是六響“威布烈”手槍,當時也稱“梅花手槍”,海軍是個非常前衞的軍種,軍官們早就捨棄了獨發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