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京津綠肺”七里海濕地為候鳥到來做好準備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綜合

新華社天津10月26日電(記者白佳麗黃江林)眼下,天津已經進入秋季候鳥遷徙季。這些天,一批“候鳥先遣隊”抵達位於天津市寧河區的七里海濕地。

“每天都能夠觀察到1萬隻左右的候鳥。”天津市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巡查巡護支隊副支隊長韓克武説。在他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錄着“候鳥先遣隊”的種類和數量——東方白鸛187只、灰鶴120多隻、反嘴鷸9200多隻……他説,只有掌握了它們的數量,才能夠更好地為大批候鳥“中轉”做好細緻準備。

在天津市寧河區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候鳥在水面上棲息。新華社記者孫凡越 攝

渤海灣西部的天津,地勢平坦、河網密佈、濕地豐富。每年秋冬季節,都會有南遷候鳥在這裏“補充能量”。而作為京津地區的重要濕地之一,素有“京津綠肺”之稱的七里海濕地,是東亞至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中的重要“中轉站”。

“近年來,隨着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每個遷徙季過境七里海濕地的候鳥達到40到50萬隻。”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副主任吳成義介紹。

為了迎接大批候鳥的到來,濕地管委會的工作人員忙了起來。

“調節濕地水深是首要的工作。”吳成義解釋説,為了保障喜歡在淺水區覓食的候鳥能夠補充到充足的食物,濕地近期會將部分水域的水深降低到適宜的深度。

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新華社記者孫凡越 攝

陳靜從南開大學植物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就來到了七里海濕地管委會工作。最近,她一邊忙着編制最新的七里海鳥類圖鑑,一邊走進濕地周邊的鄉鎮集市,為老百姓宣講護鳥愛鳥知識。

“在周邊百姓的心裏,候鳥的地位可高了。”陳靜説,過去,七里海濕地由周邊農户承包養殖魚、蝦、蟹,為了不讓過境的候鳥捕食,甚至有農户會放炮轟鳥。可是這些年,隨着七里海濕地的封閉管理、人為活動退出,加上廣泛的宣傳與科普,周邊村民也漸漸加入了呵護候鳥的隊伍。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七里海這片候鳥遷徙的重要“樞紐”更加適宜鳥類棲息,鳥兒們也越來越多“光臨”這裏。七里海濕地管委會統計,七里海濕地觀測到的鳥類由5年前的227種增加到258種,數量由二三十萬只增加到50多萬隻。

韓克武的本子上也出現越來越多稀有珍貴鳥類的名字——東方白鸛、白鶴、大鴇、天鵝、白琵鷺……

“前些年,我們觀測到幾十只東方白鸛就異常興奮,這幾年每年都有3000多隻東方白鸛在七里海停留。甚至曾經消失10多年的‘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又重返七里海。”韓克武説。

在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大量鳥兒在水面棲息。新華社記者孫凡越 攝

十月下旬,大批候鳥將來到天津。為了給候鳥營造更加科學的停留、覓食、越冬甚至繁殖環境,科研工作也正在加強。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森林野保處處長劉捷介紹,目前,天津市域內的七里海、北大港、大黃堡、團泊濕地自然保護區,分別聯合北京和天津的相關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生態環境要素調查,瞭解保護區內水質質量、植被狀況以及魚蝦的數量、羣落結構等,科學打造和調控適宜候鳥棲息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