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因腸炎辭職後誰來接任?專家:岸田文雄或石破茂可能性最大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王雯雯 倪浩】日本安倍時代正式宣告結束。當地時間28日下午17時左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召開記者會宣佈,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無法做出正確政治判斷,決定辭去首相一職。對於安倍的繼任人選,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28日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表示,岸田文雄或者石破茂的可能性最大。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廣濤認為,對於日本政治家而言,如何繼承和發展中日關係才是符合其國家利益的正確選項。
如何評價安倍對中日關係的影響?
2006年9月,安倍晉三第一次擔任日本首相,成為首位戰後出生、戰後最年輕的首相。然而,2007年9月,安倍晉三突然以身體健康原因辭去首相職務。2012年12月,日本舉行眾議院選舉,安倍晉三率領自民黨贏得大選,再次出任日本首相併連續執政至今,本月24日,他成為日本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不過,他的健康狀況一直受到關注。一家日本媒體曾報道,安倍晉三7月曾吐血。8月17日,安倍晉三在醫院“體檢”7個多小時,24日赴同一家醫院聽取結果並接受更多檢查。直至本月28日,安倍正式宣佈因病辭職。
該如何評價安倍對中日關係的影響?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博士慄碩28日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表示,安倍任期內,在處理中日關係問題方面表現得較為成熟與理性。其執政期間,釣魚島領土爭端問題雖然一直存在,但並沒有像民主黨執政時期導致中日關係惡化到極點。慄碩認為,安倍政權追隨美國在軍事安全問題方面打壓遏制中國,但沒有破壞中日關係的大局,在社會文化經濟方面開展了一定的合作。
安倍時代宣告結束,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28日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採訪時表示:“安倍晉三一直推動中國國家領導人訪問日本,中日關係的畫龍點睛之筆尚未完成,安倍就要因為健康原因而辭職,頗讓人遺憾。”
周永生表示,在國內事務上,安倍晉三一直致力於在日本推行安倍經濟學,推動了日本連續幾十個月的經濟景氣值,客觀上對日本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我們也看到安倍經濟學也存在着巨大的侷限,即它沒有讓日本擺脱長期低速增長的態勢。所以,既要肯定它的成功,也不能忽視它的侷限性。”
據周永生觀察,整個日本社會大體上對安倍晉三持肯定態度。但由於2020年疫情的突然爆發,對他抗疫不力、經濟恢復不利的負面輿情大幅度增加,正面支持率一度降到了35%。周永生説,“我們也要注意到這僅是突發情況下的短期因素下日本社會給予的綜合評論。預計日本社會還是會給予安倍晉三一個穩健肯定的評價。與歷任日本首相相比,我覺得安倍晉三個人能力很突出,個性穩健,手段靈活,無論是在內政和外交上都有很大建樹。”
誰將是安倍的繼任者?
關於安倍辭職後新首相的產生,路透社報道稱,自民黨必須提前一個月宣佈領導人選舉,國會議員與基層黨員一起投票。但是,在遇到突然辭職的情況下,必須“儘快”進行特別選舉,參與者僅限於國會議員和該黨地方分支的代表。BBC報道説,為了短暫穩定政局,自民黨可能會採用緊急投票法案,由國會議員396人加上原先自民黨的各都道府縣代表141人,共537人投票,這樣短時間幾天內就可以完成投票。安倍晉三和他的內閣將繼續執政直到新首相選出,但不能採行新政策。對於下一任日本首相的人選,周永生認為,目前來看岸田文雄或者石破茂的可能性最大,“安倍晉三本人以及其所屬黨派比較明確要極力推薦岸田文雄。但石破茂也擁有相當的政治實力,國會議員中估計也將獲得相當的支持力度,因此當選日本首相的可能性也很大。未來關鍵是看日本各大派系如何平衡。”
慄碩認為,當前自民黨佔據國會多數議席的情況下,自民黨新任總裁便會成為日本新任首相。自民黨總裁選舉除了受到黨內派閥勢力的影響外,還會受到民意支持的影響。目前來看,岸田文雄在佔據了黨內派閥優勢的同時,民意支持也不算低。因此,在總裁選舉中獲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廣濤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表示,針對記者見面會上有關繼承人問題的提問,安倍並沒有明確支持的人選,這也至少表明未來的總裁選舉將是一場自民黨內派閥之間合縱連橫的博弈過程。除了安倍本人所在派閥的支持之外,另外兩位關鍵人物——麻生太郎和二階俊博的支持態度也是決定未來總裁的重要風向標。從民眾的期待以及自民黨權力博弈的過程來看,未來極有可能是石破茂和岸田文雄的對決,當前距離自民黨總裁選舉還有兩週以上的時間,在此期間仍然充滿變數。
如何看後安倍時代的中日關係走向?
慄碩認為,若岸田文雄繼任首相,作為一個較為成熟、理性且具有豐富外交經驗的政治家,其對華立場更會服務於日本國家外交利益的大局,中日關係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周永生則認為,若岸田文雄當選,或將繼續執行安倍晉三的既定路線。而石破茂則存在不確定性,“因為他歷來是日本的主流右翼之一,其難預測性更為明顯。”
慄碩進一步分析説,新任首相的對美政策也不會發生顯著變化,仍會繼續強調日美同盟對日本的重要性。在當前形勢下,日本會在配合美國脱鈎與融合東亞經濟方面尋求利益的最大化,既不會像美國那樣激進,也不會太配合中國加速東亞經濟融合。更大的可能是,日本會與除了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深化貿易往來,例如東南亞國家、印度、澳大利亞等。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廣濤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表示,岸田文雄所在的“岸田派”雖然繼承了前首相田中角榮的政治衣缽,在對華政策上相對温和。但是近期岸田也增強了批判中國的聲音。反而是“鷹派”出身的石破茂在涉華問題少有批判性言論,這也被認為是在向自民黨內“親華派”大佬二階俊博示好,以換取二階對其總裁競選的支持。不過,輿論普遍認為,此二人在涉及中國問題的主張主要是為了競選的需要,如若就任首相則不會尋求同中國的對抗性政策。王廣濤認為,總的來説,對於日本的政治家而言,如何繼承和發展中日關係才是符合其國家利益的正確選項。
為何腸炎能致安倍辭職?
根據公開報道,安倍晉三腸炎症狀出現於2010年,之後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表現出腹痛、腹瀉、便血的症狀。此後,他幾乎每年都會有一次相同的症狀。潰瘍性腸炎目前病因不明,既非外部傳染,也不與患者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相關,反覆發作是其主要特徵。多數研究表明,潰瘍性結腸炎是由內外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發生。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旻湖曾撰文稱,目前來説,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還沒有根治的辦法,大多數患者經過治療只是症狀能好轉,一旦停止治療就會出現復發,且複發率非常高。他指出,潰瘍性結腸炎如果未及時治療,病情會加重,腹瀉或者血便的次數會增加,時間長了患者可能會出現貧血或者免疫力下降,甚至會出現癌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曾志榮接受訪談時曾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如果每天都要排多次大便,可以想象基本上沒辦法工作,生活將受到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