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印度貧富差距很大,但是卻憑着人口基數的優勢在近幾年迅猛發展,達到了可以跟中國競爭的地步,甚至印度已經目中無人到了要跟美國爭第一的境界。的確,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已經讓印度膨脹了,不斷在邊境問題上與他國發生摩擦,在國際社會發表不當的言論,果然太狂就會出問題,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印度的經濟迅速下滑,並且病毒感染人數也在每天猛增,危急關頭,還要與其他國家死磕,實在是很不容易。
日企對印度失去信心,莫迪政府迎來巨大挑戰印度因為人口基數大,勞動力多且便宜,很多國際企業會選擇在印度設立工廠。日本豐田汽車自1997年進入印度設立工廠開始,就感受到了來自印度政府的政策和税收壓迫,豐田在別國都是收益率極大的,但是在印度卻經歷了滑鐵盧,首先印度政府對於汽車製造徵收的税就很高,大約在28%左右,除此之外,還要根據不同條件加收税收,例如不同車型車長都需要額外支付税費,居然有些車型在所有税收都算上後,需要繳納50%的税,而這些税收也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因此這些汽車生產商都頂不住巨大的税收壓力,撤出了印度市場。日前,豐田汽車也表示由於高税收將不會在印度進一步擴張。
印度為了保護國內製造業,瘋狂加税,反倒給政府增加了負擔印度政府之所以對這些外國企業增收這麼高的税,也是為了保護國內製造業的地位,否則一旦這些國外的廠商撤出,印度本國的製造業將面臨很嚴重的危機。在高額税收嚇走廠商後,印度政府推出專門針對外資的優惠政策,但是疫情期間商討細節到完全落地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遠水解不了近渴,印度起初在處理外國廠商入駐税收問題的時候就考慮的不夠周到,現在即使再有人力優勢,也嚇退了一波企業。
現在印度執意與中國“死磕”,邊境問題上不斷挑釁,國際社會上發表對華不利的不當言論,投票站隊的時候專門跟中國對着幹。但是此次疫情,中國是做的最好的,而中國的經濟已經在被疫情影響後迅速恢復,這就是強大的中國,有了應對危機的能力,也能迅速將經濟扳回正軌的能力,而印度卻不知道分清事情的主次,國內一團糟還要跟中國對着幹,最終能得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