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和平街道聯橋社區沿河藤編文化傳承體驗館看到,一件件編制好的藤編產品有序擺放在展示櫃上,有藤椅、揹簍、鞦韆、吊籃、涼牀等,產品種類繁多,涵蓋從兒童到老人所需。
體驗館負責人蔣曉紅告訴筆者,藤編廠的工人大部分是社區居民,平時大家都把編織材料和工作拿回家做,完成後送回公司,由公司收購。對於技術不熟練的工人,公司組織大家進行業務培訓,幫助提高技術,以增加收入。
花籃。麻佔江攝
“我們這裏有固定務工的居民30多人,臨時務工居民50多人。固定工人工資每月能達到3000餘元,臨時工按件計費,做得多的一個月也有1000多元。”蔣曉紅説。
據瞭解,2018年蔣曉紅投入上百萬元成立沿河紅峯藤製品有限公司,重金聘請當年沿河涼蓆廠退休技術人員返崗製作藤編,併為村民開展技術培訓,重新擦亮“沿河藤編”這塊古老招牌。
蔣曉紅介紹,編制藤椅的藤條大部分採自山裏的野生青藤,經過晾曬等工序,製成一根根細長的白色藤條。村民經過培訓後,學會了相關技藝,帶回家中製作,之後我們到村民的家裏回收,同時再送上新的藤條。
“這樣既能幫助大家創收,也不耽誤村民幹家務活,公司也不需要更多的生產場所。”蔣曉紅説。
椅子。麻佔江攝
蔣曉紅公司的藤編工藝,已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生產的“土家背蔞”榮獲2019年銅仁文化產業競賽的非遺創意設計“銅牌獎”;“思州藤椅”“山羊王”榮獲黔川渝毗鄰文化旅遊金三角第七次聯動協作會“優秀文化旅遊商品獎”;公司創意設計的“欣欣向榮”民族工藝品,在貴州省文化產業十佳評選活動中榮獲“十佳品牌”榮譽稱號。
蔣曉紅告訴筆者,公司發展初期,縣民宗局不僅為藤編廠協調場地,積極申報培訓項目及資金。同時,還組織相關專家進行指導教學,對公司發展壯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傳承好沿河民族技藝的同時,蔣曉紅通過外出學習,引進了現代藤編工藝,生產出了牀、沙發、吊籃、嬰兒推車以及花籃、燈罩、擺件等手工小器具。目前,公司開發出了藤編制品、竹編、木製品、木雕、根雕等60多種民族手工藝製品,不僅豐富了產品序列,還進一步帶動羣眾務工增收,擴大受益羣體,有效解決了聯橋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羣眾的就業需求,保證大家有穩定的收入。
揹簍等物件。麻佔江攝
“去年,受大環境影響,全年產值560萬餘元,今年來,已銷售200萬餘元。現在我們正在深挖市場潛力,積極在廣州、東莞等城市進行推銷。同時,將進一步擴大工廠規模,不斷帶動羣眾增收致富。”蔣曉紅説。
如今,一件件藤編制品,正從沿河各地匯流到紅峯藤製品公司,再銷往全國各地。規模化生產的藤椅、古凳、沙發、吊籃等藤編產品正在遠銷山外,已成為沿河民族文化產業一張亮麗的“名片”。(圖/文 麻佔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