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教學生涯中,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什麼事情都需要父母幫他拿主意。
小到每天吃什麼、穿什麼衣服、大到要不要參加運動會、接受同學的出遊邀請、學什麼興趣班......他們都沒有自己的主見。
甚至很多大學生、研究生,對父母的依賴也如此之深,什麼時候該換厚被子了、要不要轉專業、要不要讀研......自己都無法決定。
我一直很同情這類孩子,即便目前成績再好,也讓人感覺不到未來發展有多大的可能性,因為他們往往都缺乏自信,只會被動接受信息,不瞭解自己的內心,缺乏創造力,沒有決斷力。
每一個孩子,隨着成長必須學會獨立思考,決定自己的學習方向、工作行業、人生目標等。
那些只會被動聽話、事事等着別人幫他做決定的人,容易迷失方向,很難有大的發展。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依然在以一種“包辦”的模式不斷培養出這樣的孩子來:
因為愛孩子、怕孩子走彎路、不相信孩子能夠做出好的決定,就乾脆什麼都給孩子安排好——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法。
所以孩子根本沒有機會做任何的決定,三餐吃什麼,什麼時候寫作業、上什麼興趣班、讀什麼書,父母已經替他決定好了,他只能按部就班地服從。
可想而知,一個很少有機會做決定的孩子,怎麼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怎麼會懂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呢?
根據心理健康顧問勞拉·德紹爾的説法,不讓你的孩子做決定,會把他們變成有依賴性的成年人。
德紹爾在《今日心理學》中寫道:為孩子做每一個決定,包括他們穿的衣服、他們做作業的確切時間以及他們可以和誰一起玩,都可以消除他們做決定的慾望。
“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很可能會尋求一種完全由他人掌控的關係。”
父母想要孩子真正成人,就必須幫助他實現生活上的獨立、思想上的獨立。其中,能夠自己做決定、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確的選擇,就是思想獨立的一個重要方面。
而這種獨立思考、自主決策的能力,不是“等孩子大了”自然而然就會的,而是需要父母從小就開始培養,從小就要給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認識一個朋友,控制慾很強,跟孩子有關的一切都要干涉,母女二人常常在上學的早上因穿什麼衣服而鬧得不可開交。
7歲的孩子喜歡穿自己覺得舒服的衣服,她不允許,一定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搭配來穿。
孩子哭着不願意,她就覺得孩子不聽話,“好心當成驢肝肺”。
這就是典型的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和意願,僅憑自己的喜好和想法代替孩子做決定,自以為為孩子好,其實是在阻礙孩子成長。
如果父母不支持孩子做決定,甚至在他所做決定產生了不好的結果之後嘲笑、挖苦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不相信自己的判斷,不敢做決定,害怕犯錯。
孩子從2歲開始,自主意識就開始萌芽,喜歡説“不”,強調“我”,這是孩子走向獨立自主的標誌,表達“我要自己做決定”。
從這時開始,父母就應當尊重孩子的發展特點,順應孩子獨立自主的成長需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正確引導。
在與孩子相關的事務上,比如吃什麼、穿什麼衣服、看什麼書、挑選什麼玩具、什麼時候去哪裏......只要不對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脅,不傷害他人,孩子説明清楚緣由,父母就可以尊重孩子的決定。
即便那個決定不是最好的,孩子也會在承擔選擇的後果過程中,學會思考,收穫經驗。
在孩子小的時候,缺少思考和判斷力,或一些關乎行為習慣、身體健康等關鍵問題上,可以在有限的範圍內讓孩子做決定,比如是現在關電視睡覺、還是5分鐘後關?早餐喝牛奶還是果汁?
這種自主感,會讓孩子更願意配合父母,對於自己做決定的事情,也會更有積極性和自控力去完成。
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父母可以給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最終的決定權還是交給孩子,即便結果不是很好,也不要打擊嘲笑孩子,而是幫助他一起分析、思考原因。
這份支持和指導,會讓孩子更加有勇氣、有信心去嘗試、試錯,成長空間更廣闊。
從小就有機會做決定,並在父母的引導下越來越懂得做出正確決定的孩子,會更加獨立、自信、有責任感。
正如《自驅型成長》中的一段話:
這份“自己説了算”的感受,才是健康心智的前提,才是主動進步的源泉,才是跌倒了能爬起來的動力。因為“你想要”,而不是被迫地成為這樣或者那樣的人。
心理學專家曾説過:
“一個生命的意義就在於選擇,只有不斷地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這個人才算活過。相反,假若自己的人生總是被別人選擇,那麼這個人可以説是白活了。”
活在父母單方面的規劃和安排下的人生,永遠不是孩子想要的人生。
孩子的人生需要自己去體驗和創造,那樣他才能夠體會到自我的價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找到人生的意義。
一位知名漫畫家談自己經歷時説道:永遠支持孩子自己做主,孩子的一生,孩子自己要決定。
他很感激父母的教養:
“我們家從我小時候到十五歲離開家裏到另一個城市當漫畫家,這十五年來,我們家沒有問句。
你身為我們家的小孩,你就是自己的主人,你要做什麼你自己決定。父母是永遠的支持,不問為什麼。”
正是因為父母無條件的支持,從不干涉他的決定,他將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他創作出100多部作品,全球銷量超過4000萬冊,獲“金漫獎”終身成就獎。
從小培養孩子自己做決定的能力,他會成為一個有主見、有決斷力的人,堅持自己內心的聲音,不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對自己的成長和人生負起責任。
當然,尊重和放手,讓孩子做決定,不等於放縱。
什麼事需要父母自己拿主意,什麼事可以放手讓孩子選擇,家長需要把握好這個界限。
原則問題上,不能讓孩子隨心所欲,照着自己的性子來,該有的規矩需要明確,讓孩子“在有限範圍內自主”。
在有利於孩子獨立成長的事情上,家長可以嘗試着把決定權交給孩子,同時教孩子做出正確決策的方法、學會對比、分析、判斷。
【來源:重慶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