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後的簡沙洲湧
陽光下的簡沙洲湧波光粼粼,河岸綠樹成蔭,堤岸上一幅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宣傳壁畫折射出民眾訴求與環境治理觀念之變。岸青水秀風景如畫,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河岸人行道上散步、遛狗。這裏曾經是一條黑臭水體,經過整治後,目前已消除黑臭,同時隨着“一河兩岸”的建設,也成了該社區的“景觀河”,社區人居環境得到大幅提升。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萬江街道加大力度推進水污染治理工作,4條黑臭水體和18條疑似黑臭水體已基本完成整治、消除黑臭現象,其他河涌整治提速,水質逐步改善。接下來,萬江將加快推進東江下游片區綜合整治工程,完成排水户尾水接駁工作,助力東江下游片區國考、省考斷面全面穩定達標。
變化
昔日黑臭河如今成“景觀河”
簡沙洲湧起止點分別為簡沙洲排站和宏遠排站,位於萬江街道與南城街道交接處,屬於跨鎮街河涌。這裏曾經是國家督辦的建成區黑臭水體之一。
11月4日,記者在這裏看到,經過持續治理後的河水不僅褪去了前些年的黝黑,河道內的魚兒在水中暢遊,再也沒有前些年的臭味,而且河邊新建了人行道,周邊的居民不時在河邊散步、納涼。
“以前這條河涌污染嚴重,水體發黑不好看不説,天一熱就有氣味,人都要繞着走。曾經這條‘醬油河’成為周邊居民最為頭痛的地方。”來自湖南的李先生在簡沙洲居住了十年,見證了簡沙洲湧從“黑臭”到“宜人”的蜕變,這下樓便能享有的舒適河畔風光,讓李先生對河涌整治的成果十分滿意,“經過這幾年的治理,一年比一年好。現在,每天下午我都會沿着河邊走一下,看一下。”
簡沙洲湧的蜕變得來也十分不容易。李先生説:“別看現在如此優美,以前河岸邊都是村民搭建的違章建築,用圍牆圍起種植樹木或養雞鴨,各家各户的垃圾也都堆在河邊,一颳風下雨,這些垃圾就落在了河內。而且,周邊的企業和餐飲店也將廢水偷排於此,常年累積下來能不黑臭?”
近幾年,萬江街道與簡沙洲社區針對水體黑臭成因,通過截污、清淤、活源、生態修復、保潔等措施綜合治理,才有如今成果。其中,簡沙洲湧截污工程納入2016年至2018年萬江街道截污次支管網工程(滘聯圍、勝利圍片區),新建配套污水管網長度3900米。此外,河涌清淤1.2萬立方米,大力整治周邊“散亂污”企業84家。
簡沙洲社區黨工委相關負責人蔡賀年介紹,在生態修復上,採取在項目河段安裝曝氣系統、選擇種植矮型苦草沉水植物或挺水植物等措施,修復河涌生態。在採取工程治理措施的基礎上,加強河面和河岸保潔,確保河面整潔,水質穩定。
據瞭解,2019年簡沙洲湧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階段工程措施和效果評估工作中,河涌水質消除黑臭,實現初見成效。最近一次水質檢測為今年10月15日,透明度為0.5~0.6m,氨氮為1.63~2.57 mg/L,氧化還原電位為168~186mV,溶解氧平均值為3.8~4.6,均達到不黑不臭的評價指標。
治理
累計投資10億元治理水污染
在萬江,簡沙洲湧的變化不是個例。萬江牌樓基湧治理河段位於金豐圍水系最下游,總長約3300米,水域面積約67200平方米。資料顯示,整治前該河段共有非法排污口80個,附近生活污水直接排進河涌,嚴重污染水體。此外,該段河涌水動力不足,水流緩慢,終致水體發黑發臭。
萬江街道通過全力截污、清淤疏浚、改善水動力等有力措施綜合整治,萬江牌樓基湧河道水質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已逐步恢復了原來的靚麗景色。根據檢測結果,2019年至今該河涌已經連續一年無黑臭,今年大多數時間都能達到Ⅴ類水質。
不只是簡沙洲湧和牌樓基湧,“治河要治本”在萬江已是共識。河道“病”了,當然得“治”。但“治”,也要講究方式。在過去,整治黑臭河道往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黑臭現象週而復始。想要根治,就得對症下藥,關鍵要切斷污染源。近年來,萬江街道先後累計投資約10億元治理水污染。其中,投入8億元推動2016-2018截污次支管網工程,投入1.5億元實施4條黑臭水體和18條疑似黑臭水體及相關支湧綜合整治。
同時,萬江作為東江下游片區鎮街之一,水污染治理工作對國考省考斷面全面穩定達標有着重要作用。為助力東江下游片區國考、省考斷面全面穩定達標,今年萬江街道再投資4.5億元實施東江下游污水系統完善工程建設,同時積極推動雨污分流及尾水接駁等工程建設。
據瞭解,萬江街道東江下游片區水污染綜合治理工程設計截污管網約90公里,截至10月31日已完成建設78公里,完成率為86.2%。萬江推動相關片區開展雨污分流改造方面,去年建成雨污分流管網約23公里,今年繼續開展雨污分流改造,目前已完成約15公里管網。
“除此之外,在疏浚清淤、翻建護岸的同時還拆除不少河岸兩旁違建,排查整改河道周邊‘散亂污’企業,同時,對1781個入河排污口也開展整治工作。”萬江水污染治理現場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説,“治理‘大動干戈’,是為了真正把污染水質的根源問題解決掉,防止問題回潮。”
目前,經過綜合整治,萬江街道轄區內53條河涌均已基本消除黑臭現象。
護河
不少“眼睛”盯着河涌
治河難,護河亦不易。兩年前,簡沙洲社區蝦公坎人蔡伯成為一名河道養護員,簡沙洲湧就在他的養護片區內。早上8點不到,蔡伯便會出現在簡沙洲湧。他拎着打撈網走在岸邊“地毯式搜索”,不放過河面上任何垃圾。
時至金秋,一陣秋風刮下兩岸樹木殘枝敗葉飄至河涌,蔡伯就變得格外忙碌:“簡沙洲湧不能再‘受傷’了,樹枝、樹葉我也不能放過。”前些年,他從簡沙洲湧裏撈出來的“戰利品”除了一網又一網的樹葉殘枝,還有泡沫塑料、膠袋、鐵絲網等種類繁多的垃圾。“簡直就是一個天然垃圾桶。”不過,一場治標治本的整治行動之後,如今呈現在蔡伯眼前的河涌,不再是又黑又臭了。
蔡伯發現,在傍晚,這條以前鮮有人願意接近的小河,竟然聚攏起越來越多的散步者。“天氣好的週末,河邊全是人,多的時候有上百個。”説到這裏,蔡伯不忘提醒一句,“有些人走了之後把垃圾留下了,這個毛病要改改,簡沙洲湧再也經不起垃圾的折騰了。”
在守護河涌的“立體網絡”中,類似蔡伯這樣的河道養護員只是其中一環。我市全面推行“河長制”,今年5月,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為進一步壓實基層河長巡河履職責任,提升巡河履職成效,推動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轉變,印發《東莞市鎮、村級河長打卡巡河工作指引(試行)》,要求鎮級河長每月至少巡查1次,原則上每個季度要對責任河涌至少全覆蓋巡查一遍;村級河長每週至少巡查1次,原則上每兩週要對責任河涌至少全覆蓋巡查一遍。每次巡河時長都在30分鐘以上。
“除了河涌保潔,接下來我們一定落實好河長巡河工作,及時發現並協調解決水體漂浮物、沿岸垃圾、排污口等問題;加強管網運營管理,做好在用管網的日常巡查和維護,確保污水管網健康運行;加強對排污企業日常監督,以源頭污染管控為重點,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確保全年穩定消除黑臭,最終實現長治久清的目標。”萬江街道水污染治理現場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説。
記者 張喜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