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7日,廣東珠海,家長帶孩子在公園玩耍。圖/IC photo
8月1日,求是網刊發了《求是》雜誌2022年第15期內容,其中包括國家衞生健康委黨組的文章《譜寫新時代人口工作新篇章》,文章指出,隨着長期累積的人口負增長勢能進一步釋放,我國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十四五”期間將進入負增長階段。
人口將進入負增長階段,對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而言,絕對是“國之大事”。我國人口負增長勢能的進一步釋放,不僅會加劇老齡化社會的程度,也會影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理應引起高度警覺,以更積極的干預政策,持續緩解當下及未來一個時期的人口負增長態勢。
2021年國家衞健委調查顯示,我國育齡婦女生育意願繼續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64個,低於2017年的1.76個和2019年的1.73個,而作為生育主體的“90後”、“00後”僅為1.54個和1.48個。經濟負擔重、子女無人照料和女性對職業發展的擔憂等因素已經成為制約生育的主要障礙。
也因此,釋放生育潛能,平緩出生人口下降趨勢,政策尤需關注到其社會性成因,體現“生育友好”的宗旨。住房、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等,這中間的每一項,既可能成為一種激勵,也可能成為一道門檻。惟有切實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解除年輕人的後顧之憂。
2022年7月28日,河北省遵化市一所幼兒園的老師組織暑期託管班的孩子們做遊戲。圖/新華社
以教育為例,這兩年來,隨着二孩政策後續效應的釋放,不少城市已經出現學位緊張的情況。未來,隨着更多的孩子出生,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中小學學位緊張的情形會加劇,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要未雨綢繆,及早佈局。再拿女性就業來説,不少職業女性擔心生育後影響職業發展,甚至影響就業,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如何讓女性少一些生育焦慮,也應是政策着力點。
近年來,特別是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後,很多地方陸續出台了不少配套性措施,如探索完善由政府、用人單位、個人等共同參與的假期用工成本分擔機制;提供育兒支持,創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場所;探索發放生育津貼、育兒補貼、普遍延長產假等。客觀而言,這些措施確實產生了一些積極影響,但仍需持續加力,用積極的生育激勵政策,全方位做好扶助關懷工作。
當然,要看到人口進入負增長階段是我國人口負增長勢能進一步釋放的結果,不是突然間就“負增長”了,也不會立馬轉變態勢,重回增長軌道。對此,公眾也應多一些理性認知。
這也要求,相關政策在施行過程中,要避免急於求成。人口再生產與其他生產不同,是一個漫長、漸進的過程,不會立竿見影,也不能一蹴而就。當下的人口負增長態勢,離不開之前生育政策、經濟發展、觀念變化等因素的綜合作用,欲求改變,也應該是從現在開始,持續用力,徐圖漸進。
另外,需認識到,再好的政策,也需要紮紮實實落實到位,如果很多政策僅僅是為了做個樣子,而缺乏“踏石留印”的堅韌,不僅不可能激發生育,反而會產生負面影響。這也提醒各地各部門,積極的生育支持措施,需要有戰略定力和長期耐性,同時要做好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及生育友好評估。
總之,積極應對人口負增長,急不得也慢不得。惟有把好事辦好、把各項人口生育支持政策落實到位並做好銜接,減輕生育後顧之憂,才能紮實做好新時代人口工作,促進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