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若有這4種行為,當父母的最好別慣着,該打就打

棍棒教育是中國傳統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是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了家裏的獨生子女。

家長也就不願意再採用這樣的棍棒教育,覺得過於的簡單粗暴,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對於孩子而言,如果他們會有這些錯誤行為的話,

案例:

朋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正是因為從小都是在嚴格的棍棒教育環境下所長大的。所以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同樣的經歷。

再加上孩子又是家裏的獨生子,所以朋友一家對他更是非常的寵溺,什麼事情都是圍繞着孩子轉,孩子提出的什麼要求都是無條件地滿足。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4種行為,當父母的最好別慣着,該打就打

有一次,我們家和朋友家一起聚餐,朋友的孩子坐上飯桌就開始一個勁的挑菜,把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都挑到碗裏,吃法吃到一半又説想要喝奶茶,不給他買又直接在位置上大哭大鬧,迫於無奈,朋友只好開車去買。

看到朋友的孩子這個行為之後,我後來問朋友孩子這麼驕縱是不是應該好好的管教一下了,但是朋友卻説,捨不得啊,家裏唯一的孩子也只能慣着他。

分析:

其實現在有很多的人都會犯和朋友同樣的錯誤,總是想要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

關於這個問題李玫瑾教授就有説過:孩子犯錯雖然是正常的,但是孩子如果有這四種表現的話。

那麼這四種行為分別是什麼呢?

我們在去商場的時候總是能夠看到這樣的一些孩子,父母不給自己買想要的玩具的時候就會直接地賴在原地哭鬧,引得別人的圍觀。

事實上這一些孩子是很聰明的,只是並沒有把聰明用對地方,孩子總是喜歡用哭鬧去威脅父母,或者直接對家長説不給我買什麼東西就離家出走等的言論。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4種行為,當父母的最好別慣着,該打就打

孩子總是喜歡遇到負面情緒的時候就通過砸東西來發泄的行為也是有問題的,每個人都是會有負面情緒的,關鍵在於這些情緒通過怎樣的方式去抒發,直接砸東西的孩子説明他們是非常自私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在一個又一個的規矩當中完善自我的。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4種行為,當父母的最好別慣着,該打就打

想必大家都有遇到過這樣的孩子,喜歡對長輩直呼其名,經常會吼罵長輩,這樣的一些行為其實就是不講禮貌,尤其是現在很多的年輕父母平時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4種行為,當父母的最好別慣着,該打就打

那麼作為家長又應該如何爭取的教育孩子呢?

家庭教育當中自然是少不了模範的作用,尤其是孩子經常和父母接觸,父母就成為了孩子最佳的模仿對象。

孩子都是不可避免的會犯一些錯誤的,關鍵在於犯了錯誤之後孩子能否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有很多的家長總是喜歡拿孩子的年齡當作藉口,在孩子犯錯之後就一味的縱容。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4種行為,當父母的最好別慣着,該打就打

孟母三遷之所以會成為廣為流傳的一個故事,就是因為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具備現實意義的。

孩子現在的這個年齡階段的確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受到薰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4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4種行為,當父母的最好別慣着,該打就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