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開心麻花和大鵬都需立足故事

評論:開心麻花和大鵬都需立足故事

  《羞羞的鐵拳》

  開心麻花大鵬都需立足故事

  同樣是喜劇片,同樣都有成功的前作,映前口碑也都大致差不多,為何《羞羞的鐵拳》票房成績是《縫紉機樂隊》的五倍多?觀眾在兩部類型風格高度重合的喜劇片之間,是如何選擇的?

  票房 搖滾理想不敵“男女互換”

  在國慶檔五部電影――《羞羞的鐵拳》(後簡稱《羞羞》)、《英倫對決》、《空天獵》、《追龍》、《縫紉機樂隊》(後簡稱《縫紉機》)的票房競爭中,《羞羞》一騎絕塵,目前總票房已經逼近16億元。

  五部電影在映前或初映時,都曾傳出過好口碑,比如:《英倫對決》被認為是成龍近年最佳作品,《空天獵》是李晨的導演處女作、《追龍》被讚譽“王晶一認真拍片誰都不怕”、《縫紉機》更是被一些觀眾覺得超越了《煎餅俠》。《羞羞》剛公映時也被看好,但沒想到票房能好成這樣。這不禁很是想讓人探究,究竟發生了什麼?

  其中一個最為蹊蹺、也最想要破解的懸疑是,同樣是喜劇片,同樣都有成功的前作,映前口碑也都大致差不多,為何《羞羞》票房成績是《縫紉機》的五倍多?觀眾在兩部類型風格高度重合的喜劇片之間,是如何選擇的?哪些因素幫助觀眾對影片質量進行判斷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這恐怕要從電影的根本――“故事”開始説起。《縫紉機》延續了《煎餅俠》的編劇手法,仍然主打段子、情懷、感動,音樂主題的融入,尤其是搖滾元素的介入,顯露了大鵬的野心。這是中國搖滾罕見的一次大規模亮相,片尾菜單中出現的那些搖滾樂隊與人物,看上去讓人動容,這種感動來源自觀眾對搖滾的喜愛,甚至來源自對搖滾生存狀況的某種關切。

  大鵬在《煎餅俠》中做得最成功的地方,莫過於學會了“喜劇+”,嘗試在喜劇之外,表達更為深沉的內容。只是,搖滾元素在《縫紉機》裏的比例並不算多,在主題凸顯方面,鮮明程度也不夠。當觀眾的關注重心,由喜劇被分散到搖滾時,自然有一些對搖滾不那麼感冒的觀眾,走進了《羞羞》放映廳。

  質量 “喜劇+”半斤八兩

  《羞羞》整體質量上,並不比《縫紉機》樂隊高。甚至《縫紉機》巧妙地“埋梗”技術比《羞羞》簡單粗暴的搞笑段子更勝一籌。但《羞羞》的優勢在於,它有一個很強的“戲劇核”。在《夏洛特煩惱》中,“戲劇核”是男主人公夏洛穿越到中學時代;《驢得水》的“戲劇核”是一頭驢冒充老師領薪水;再到《羞羞》,“戲劇核”是男女主人公互換了身體。這樣的故事核心,無疑是帶有不小的吸引力,能夠快速勾起觀眾好奇心。再加上《羞羞》有不錯的體育元素助陣,也在“喜劇+”的路線上狂奔,所以更能夠謀得更大眾化觀影羣體的歡心。

  而在國內電影市場比較依賴導演品牌狀況下,《羞羞》其實是其出品方“開心麻花”的品牌力量在發力。在《羞羞》之前,開心麻花的兩部電影《夏洛特煩惱》和《驢得水》,已經奠定了“開心麻花電影”的口碑基礎,在觀眾心目中站穩了腳跟,某種程度上,選擇“開心麻花電影”物有所值,已經成為不少觀眾心目中的共識。

  三部頗受好評的“開心麻花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它們都改編自舞台作品。以前有人覺得,舞台劇改編電影,話劇味道濃,缺乏電影感,但到了《羞羞》的時候,已經很少有人覺得這部電影還有話劇味了。在“話劇改電影”的探索路上,“開心麻花”已經擁有了一套成熟的經驗。

  但“話劇改電影”商業運營方面的成功,取代不了“故事”強大的影響力。話劇舞台特別考驗編劇、演員,因為現場表演經不起失誤和冷場。在長達數年的劇場演出當中,台前幕後的創作者,已經對“故事”與“台詞”進行了千錘百煉。這樣的錘鍊,雖然不一定能催生經典,但包裝出一個成熟的故事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而《縫紉機》雖然這次在兩部喜劇電影的競爭中有點兒“背”,但它的故事套路和完成度也基本得到觀眾和業界認可。也就是説,不管是《羞羞》還是《縫紉機》,票房和口碑其實都建立在“故事”之上。國內其他的電影製作方,也應該到了真正重視“故事”價值並着力於原創故事創作的工作中去,這才是電影事業核心中的核心。

  □韓浩月(文化評論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4 字。

轉載請註明: 評論:開心麻花和大鵬都需立足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