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逛超市時遇到一對父子。小孩子在玩具區相中一個遙控汽車,説爸爸不買他就不走。一開始,爸爸還跟兒子講道理,説家裏已經有這樣的玩具汽車了,買回去不玩就是浪費。後來,見兒子死活不聽話,爸爸就生氣了,硬拉着兒子走,嘴裏還説着:“你以為爸爸掙錢容易嗎?家裏買了多少玩具了,你就不能體諒一下爸爸嗎?”
我能感受到,這位爸爸家裏條件並不是很好,因為看得出他對沒給兒子買玩具很愧疚,但又生氣孩子的不懂事,然後在眾目睽睽下把孩子拉走,他也感覺無奈又丟臉。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場景很多。看着委屈大哭的孩子,其實心裏最不是滋味還是父母。因為,為人父母都希望拼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可在現實重壓下,父母承受多少身心折磨,孩子永遠無法想象。所以,家有子女,我們要告訴孩子:如果家庭條件不好,就別在以下兩件事情上為難父母了。
與同齡人的物質攀比
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有攀比之心,比誰漂亮、學習好還可以理解,但是比誰身上的衣服貴、誰知道的名牌多、誰吃過什麼大餐、誰到國外旅過遊等物質攀比,就有些過分了。而且,這些攀比的背後,都是父母在買單。因為父母經濟實力雄厚,才能給孩子的攀比的底氣。但是,如果家庭條件不好,建議父母告訴孩子,不要在與同齡人的物質攀比上為難父母了。
因為每個人能力有限,父母也一樣。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建立在盡最大的努力,給他自己所能給出的一切。但是,如果孩子一直跟同齡人攀比,總有比不過的地方,到最後孩子自己難受,再把不良情緒發泄到父母身上,也會傷了父母的心。
強行改變父輩消費觀
我的一個朋友從小家境貧寒。他父母攢錢讓他上大學。他雄心勃勃。大學畢業後,他找到了一份薪水優厚的工作。於是,上班第一年,他給父親買了一瓶價值500多元的酒,給母親買了一件價值1000多元的羽絨服。起初,他以為父母會很高興。因此,他的父母責罵他明知價錢就亂花錢。”當他們賺了一些錢,他們就開始研究基本原則。當時,他不明白父母為什麼這麼説。他很沮喪。從那以後,他一直説父母思想落後,應該轉變消費觀念,學會花錢。
後來,他打算在工作的城市買房,當父母把一張存有15萬塊錢的卡放到他手裏的那一刻,他怔住了。父母告訴他:“錢要花在刀刃上,我們一輩子節儉,不會大手大腳,攢下的錢就想在大事上花。”從那之後,他理解父母責罵他買貴重物品的心情了,也學會了尊重父輩的消費觀。畢竟,他家裏以前條件不好,父母省吃儉用了一輩子,強行改變他們的消費觀就是在為難他們。
所以,告訴孩子:如果家庭條件不好,就別在這兩件事情上為難父母了。其實説到底,這兩件事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教育孩子不攀比,也教育孩子尊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