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觀察)十九大報告新表述勾勒新時代“強軍藍圖”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電 題:十九大報告新表述勾勒新時代“強軍藍圖”
中新社記者 李純
給外界留下“新”印象的十九大報告,其涉軍內容亦有不少新表述、新提法。觀其背後之“新意”,軍事專家稱,報告為未來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規劃了清晰的藍圖。
圖為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反艦彈道導彈方隊接受檢閲。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新時代的強軍目標
“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到“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在軍事專家王新俊看來,這個表述的變化對於中國軍隊意味着新的起點、新的開始。中國軍隊要以新時代的使命感和要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
與十八大報告對比,十九大報告新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對於“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要求,也從“加快”更新為“全面”。
王新俊認為,強軍之路不能離開中國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要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才能真正實現強軍目標。軍隊是一個大體系,有作戰訓練、政治工作、科技興軍、依法治軍、軍民融合等各個方面。從“加快”到“全面”的變化體現認識上的進步,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內容更充實、含義更具體。
圖為2017年4月26日,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中新社發 劉德斌 攝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報告還首次指出,力爭到二三五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在軍事專家趙小卓看來,這一新表述為未來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規劃了清晰的藍圖,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這意味着中國軍隊建設在已取得重大成績的基礎上,將着眼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安全,支撐國家利益拓展,瞄準未來戰爭,完成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型。”趙小卓説。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的“時刻表”與“二二”“二三五”“本世紀中葉”等國家發展的時間節點相一致。趙小卓表示,“強軍”與“強國”的時間節點一致並非偶然。“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強軍是強國的應有之義。”
圖為2017年7月1日,殲-15艦載戰鬥機從遼寧艦飛行甲板滑躍起飛。中國航母編隊連續晝夜航行轉移多個海區,組織多種條件下的艦載機艦基課目訓練。中新社發 李唐 攝
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
外界注意到,報告中的又一個新提法是“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趙小卓認為,要從兩個關鍵詞理解這一概念。
一是“現代”。中國軍隊有輝煌的戰無不勝的歷史,但已有很多年沒有打仗,在諸多方面都需要與時俱進,實現現代化。
二是“中國特色”。中國軍隊現代作戰體系不能照搬其他國家,而是建立在解放軍獨有優勢的基礎上,是中國軍隊優良傳統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新時代的發展與完善。
“現代戰爭明顯呈現出體系對抗的特徵,其戰場擴展到了陸、海、空、天、電磁等多維空間。”研究軍隊作戰的軍事專家潘新毛表示,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是伴隨信息化戰爭的出現而提出的,既保持了中國軍隊的傳統,又吸取了世界軍事強國的先進經驗,為打贏信息化戰爭奠定堅實基礎。
圖為2017年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閲兵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坦克方隊參加閲兵。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
過去五年間,“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曾在中國軍隊的不同場合被多次提及。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成為中國推進強軍事業的一項重要內容。
十九大報告明確宣示,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鬥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潘新毛認為,這是給中國軍隊提出的鮮明信號,即“能打仗、打勝仗”是軍隊的核心能力,也是強軍目標的重要內容。
但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絕非窮兵黷武。報告亦指出,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潘新毛注意到,報告將“管控危機”“遏制戰爭”置於“打贏戰爭”之前,這正表明了中國軍隊的發展有助於維護世界和平。愛好和平的中國,其血脈中沒有“武力威脅”的基因。“能戰方能以言和,才能維護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