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此“珍珠”能麻翻活魚!又一民間古老“捕魚術”成禁術,建議珍藏
文:小編
我國是農耕國家,在古代擅長採集、捕獵,其實,世界各國在歷史的進程中,都是從採集和狩獵開始的,並非一開始就會種植或者馴養。
而在非洲一些國家,或者説是部落,如今依然過着靠採集和狩獵生活的原始狀態。每天都靠出去採集植物果實和捕獲獵物過日子……
在我國,歷史上很多時候還是靠採集和捕獵為生的,雖然我們的歷史是一部奮鬥史,老早就學會了耕種和馴養。但是,歷史上和平年代我國的人口就會增長很快,所以,糧食始終是一大難題……
加上若遇到天災,或者……總之,歷史上糧食不夠吃的時候還是比較多的,不像現在的人這麼幸福。
糧食不夠吃怎麼辦?採集和狩獵補充!
本文就不再多敍述採集了,反正就是野花、野果、嫩莖葉、根莖等。本文主要講狩獵中的一種——捕魚!
對於現代人來説,捕魚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的方法還可以直接導致幾年都不能再捕捉到魚蝦,是不值得提倡的。
01古代人的捕魚方式
有朋友説,最簡單的就是用漁網捕魚啊?對於古代靠樹葉遮擋身體的人來説,用漁網?且不是奢求?其實呢,古代魚還是很多的,用木棍也能捅到魚。但隨着社會進步,人越來越多,魚越來越少,刀叉劍戟對河魚已經沒有了作用……
古人慢慢也發展了一些漁網類的捕魚技巧,但是對於不靠捕魚為生的人來説,可能成本太大,花費的時間太多。而一些簡單的,方便操作的古老的捕魚技巧悄然出現,具體年代也不可靠,很多時候都只是在民間口口相傳,如今雖然已經是“術高莫用”了,其實是被“禁用”!在就是成為了民間禁術的——老鴉糊捕魚術!
02老鴉糊科普
老鴉糊是一種灌木植物,它的高度一般能夠長到5米左右,枝條偏圓形,顏色不亮眼,偏灰,偏黃。它雖然不算出眾,但也是中國特有的植物,很特殊,價值也很大。
老鴉糊的枝條有一些毛,葉片並不肥厚,葉片底端偏圓形,整體呈披針形,葉子的邊緣有鋸齒。表面有毛,正面綠色偏黃,反面顏色偏綠,也有毛,但不多。
它的葉脈很明顯,特別是從背面看的時候,一般8到10對,花序是聚傘花序,花較多,果實圓圓的,顏色偏紫色,長得很像一顆顆的紫色的珍珠,花期一般為初夏,果實成熟於7到10月。
可別小看這種圓圓的,小小的紫色的果實,老鴉糊的果實有很大的作用,在民間,它是能醉魚的一種植物。老鴉糊的果實也能醉魚?那還得從它的價值説起,瞭解了它的價值,才知道它如何能夠醉魚!
03老鴉糊的價值
老鴉糊的果實很小,顏色雖然好看,但卻不適合當野果食用,因此,它的食用價值很低,甚至還含有小毒。不適合當野果食用,但是,它的藥用價值卻非常高。
老鴉糊的藥用價值:老鴉糊的根、莖、花、葉、果均能入藥,全株具有藥用價值,能夠起到清熱、和血、解毒的作用,在《福建民間草藥》中有收錄。在《貴州民間藥物》、《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植物名實圖考》等書籍中也有介紹,它還有祛風,除濕,散瘀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外傷出血,散結化瘀等也有一定的作用,藥用價值很大。
老鴉糊的藥用價值很大,在民間很多地方均有使用,但是,它卻有一定的毒性,特別是蟲、魚等,效果尤為顯著。在民間,它是遠古的殺蟲劑,在農民的口口相傳中,它的種子及其汁液是可以用來兑水殺蟲的。
04民間禁術——老鴉糊捕魚術
在一項民間捕魚術之中,老鴉糊的種子,也是很好的材料。相比於之前我們提到的民間捕魚術中的辣蓼、核桃葉來説,老鴉糊的作用更為明顯,它不像辣蓼和核桃葉那麼費勁,也不需要那麼大的量和人工。只需要少量的老鴉糊種子,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老鴉糊的種子並不是很軟,且有外殼包裹,想要達到醉魚的目的,肯定需要把它破開。事實上,不單需要破開,最後的辦法是把它研磨成粉。但研磨成粉直接投放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且無法向核桃葉,辣蓼那樣大批量弄到,若大批量使用老鴉糊的種子研磨成粉投放,其工作量不是比用核桃葉等更大了嗎?
所以,這種禁用的捕魚術是將老鴉糊的種子研磨成粉後混合在魚兒喜歡吃的麪粉、玉米粉、熟透的紅薯等之中。起到定點清除的目的,能夠使用較少的材料,達到捕魚的目的。魚兒吃了含有老鴉糊的粉的東西,就會慢慢的地浮上水面,像喝醉了酒一樣……
05結束語
老鴉糊粉醉魚,捕魚,雖然也算是古老的民間捕魚術了。但是,老鴉糊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毒性,其安全性有待驗證,加上如今嚴禁用電、用藥捕魚,這樣的傳統文化傳承的民間捕魚術,已經成為了“禁術”,本文也僅供科普,傳承古老的文化,切勿以身試法……
老鴉糊在各個地方的名稱不太相同,最常見的叫法是叫它“魚膽”,還有長葉紫珠,粗糠草,粥香,牛舌癀,雞米樹,爆竹子,紅泡果,大葉鯉魚泄子等等,在我國的貴州、山西、陝西、甘肅、河南、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廣西、湖南、湖北、廣東、雲南等等地方均有生長,一般生長在海拔3400米以下。
老鴉糊的外觀長得很漂亮,長得酷似珍珠,有朋友可能要問:此“珍珠”能麻翻活魚,能“醉魚”?不要忘了,這是又一種已經被禁用的民間古老“捕魚術”,已經成為了禁術了,誰也不能再使用!但傳承中華文明,是我輩的責任,建議收藏,將這種方法珍藏起來,傳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