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偷襲日本聯合艦隊而生的T級潛艇,卻在二戰地中海發威
在上世紀30年代,英國皇家海軍計劃建造新的潛艇,以替代手中日漸老舊的O、P、R級潛艇,T級潛艇在設計建造時考慮了多種因素,包括當時的海軍條約等,在二戰時T級潛艇成為皇家海軍主力潛艇之一。
在設計之時,考慮到海軍條約的限制,潛艇的排水量不得超過2000噸,也就是限制建造大型遠洋潛艇,不過這一點難不倒皇家海軍,因為根據他們的經驗,潛艇並非越大越好,以當時潛艇主要以魚雷攻擊為主的技術條件來看,越大的潛艇越容易被警戒的驅逐艦發現,而一旦對方撒開網搜索潛艇,笨重的大型潛艇很難逃出生天。
與此同時,他們認為潛艇作戰重點在於第一輪攻擊,當一艘潛艇發現敵方艦隊的時候,要在第一輪攻擊中發射大量魚雷,爭取首輪攻擊就重創對手,接下來再考慮是撤退還是繼續發起攻擊。
當時英國皇家海軍在歐洲地區擁有着絕對的優勢,沒有一國海軍具備單獨與之對抗的能力;不過一戰後日漸式微的大英帝國已不復當年的雄風,在把力量集中在本土附近之後,東亞地區的利益就無法保障。
尤其是當時日本聯合艦隊發展迅速,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中獲得了世界第三的噸位分配,加上該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在東亞、東南亞地區沒有一支強勁的海軍與之對抗,因此聯合艦隊成為威脅英國東亞利益的頭號對手。
為了應對潛在的危機,皇家海軍決定把重擔交給新型的T級潛艇,畢竟維護一支潛艇部隊,比維護一支大型水面艦隊要便宜得多。皇家海軍希望如果一旦發生戰事,T級潛艇能夠在海上對聯合艦隊發起偷襲,雖然此舉並不能消滅對手,但如果能夠給主力戰艦造成一些傷亡,為己方主力的到來爭取時間,哪怕損失一些潛艇也是能夠接受的。
既然設計思路已經定下了,潛艇的設計工作就在1934年開始進行。在經過設計部門和海軍反覆的溝通之後,1935年設計基本定型,次年年初批准通過。
T級潛艇最大的特點就是火力佈置,為了實現在首輪攻擊中發射儘可能多的魚雷,潛艇艇首採用鼓包狀的結構,硬是塞下了3對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然而這還不夠,設計師還在艇首上方和指揮塔兩側增加了4具魚雷發射管,不過這4具發射管無法從內部裝填,屬於一次性使用。
如此一來T級潛艇就能在首輪射擊中發射多達10枚魚雷,在正常交戰距離上,大型艦隊如果遭到偷襲將很難躲過這樣密集的攻擊,有效地提高了命中率。
早期人們對於艇尾是否佈置魚雷一直爭論不休,很多人認為在艇尾設置魚雷發射管會擠佔寶貴的空間,而且作戰效果也並不好,不過後來潛艇軍官們頻頻反饋缺少艇尾魚雷發射管不利於作戰,這才增加了兩具。
與當時其他潛艇一樣,T級潛艇也佈置了一門帶有炮盾的4英寸甲板炮,最初備彈100發,後來有所增加。早期標準防空武器為3挺劉易斯機槍,1941年時改為維克斯機槍,還有一些被改成雙聯裝20毫米機炮。
因為武備佔據了太多的空間,為了保持遠洋航行的燃料需求,因此留給潛艇動力艙的空間就小了很多,大部分的T級潛艇安裝的是1250馬力6缸4衝程噴射柴油發動機,雖然它的單位功率相對要低一些,不過勝在可靠性高。另外還有一些戰前建造的潛艇使用了德國的柴油發電機,它們也存在單位功率低的問題,要知道這些發動機在德軍中只用於推動幾百噸級的U艇。
整體來説T級潛艇還是很不錯的,標準T級潛艇水面排水量1325噸,水下排水量1570噸,水面最大航速約15節,水下最大航速約9節,艇員61人。
第一艘T級潛艇在1938年年底才服役,一年過後大戰就爆發了,因此英軍實際上沒有來得及按照設想在東南亞部署一支T級潛艇部隊。
二戰爆發時T級潛艇首先參與了北歐地區的戰鬥,不幸的是第一個戰果卻是自己人,在9月10日,特里頓號在巡邏途中發現一艘潛艇(奧克斯利號),過於緊張的他直接用外部魚雷管發射了兩條魚雷,一條命中目標,直接將友軍奧克斯利號擊沉。不過隨後的戰鬥還算有點作用,在挪威戰役期間擊沉擊傷了一些德軍艦船。
法蘭西戰役後,T級潛艇轉戰比斯開灣,用於建立海底巡邏圈,封鎖U艇進出大西洋的通道,在這裏它們並沒有發揮太大作用,主要的發現或擊殺都是由飛機和水面艦艇完成的。
1941年年底,英軍派遣T級潛艇進駐地中海,它們在那裏的主要任務是破壞敵人的海上運輸線,執行類似U艇的截殺任務。在地中海戰區,意海軍擁有比較完善的反潛手段,而且地中海水面平靜,能見度高,非常不利於潛艇作戰;儘管這樣,T級潛艇仍然在地中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有4艘潛艇獲得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有效地削弱了地中海的運輸能力。不過T級潛艇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總共13艘被擊沉。
至於地球另一端的戰事,二戰爆發時沒有一艘T級在那服役,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才派出2艘T級潛艇,它們抵達時新加坡已經陷落,只好與荷蘭潛艇組隊並肩作戰,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到二戰後期,T級潛艇已經顯得過時,只是在盟軍整體優勢面前沒有出現大問題。二戰後皇家海軍仍然保留了不少T級潛艇,一部分在幾年後接受改裝,取消了隆起艇首等結構,外形更加流暢,它們被用於北歐地區的巡邏等任務。另有3艘出售給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