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文無關,來自新京報網
據新京報報道,9月8日下午,河南省駐馬店市副市長賈迎戰在置地大道施工現場發現施工人員偷工減料。賈迎戰在現場問:“你哪有墊層啊?你這底下連混凝土都沒打。下雨一滲,中間那個沙子就zai(方言:不平整)了,它就晃盪了,一上車就爛。我今天幸虧來看看,我不看看得出大事嘞。”
被賈副市長斥責後,項目負責人接受採訪時公開道歉,稱項目部連夜緊急開會,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並表示,歡迎各界人士監督。
乍聽“歡迎監督”,施工單位的態度似乎不錯,可建設工程的最主要監督者,既不該是市民,也不該是副市長,而應是工程監理單位,是建設工程主管部門,還有建設單位。明晃晃的混凝土墊層偷工減料情況,幾方卻沒看見和發現(按規定,建設單位應有現場派駐人員),都睡着了?
常識告訴我們,每個建設工程項目的關鍵節點,都需要有關方面現場驗收,工程竣工後還要進行總驗收。很難想象,這種可能導致“下雨一滲就晃盪”“一上車就爛”的道路工程,過程檢驗環節卻沒及時發出“哨聲”。
剛剛建好或翻修的道路,結果不堪一擊,這類豆腐渣現象每每令公眾困惑:路是怎麼修的?誰監督的?又是怎麼通過驗收的?而如,副市長“幸虧來看看”恰巧發現修路工程嚴重偷工減料這事,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豆腐渣道路是如何製造”的樣本答案。
“幸虧我來看看”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負責任的副市長瞬間成為“網紅官員”,收穫了大量點贊。進而,賈副市長昔日裏面對市民“不打官腔、接地氣”的表現,也被“扒”了出來,比如他在“12345”政務服務熱線大廳,接聽羣眾來電;對於能夠現場解答的,他當場給出答覆……
然而,輿論圍觀這一事件,主要目的不該是表揚官員,而應聚焦在常態的一線監管缺位問題上。副市長“幸虧來看看”,避免了“出大事”,但“幸虧來看看”畢竟不是常態,何況,副市長既不肩負一線監督的職責,更沒有可能事必躬親。那問題來了:若沒有“幸虧”,情況會怎麼樣?
資料顯示,賈副市長分管城鄉建設、城市管理,這或許是他能一眼就發現道路施工偷工減料的原因。而如果被他言中——將來“一上車就爛”,會是什麼後果?
説到這裏,公眾最想知道的還是那個問題:施工單位偷工減料的底氣從何而來?進一步的的訴求則是,一樁施工單位嚴重違法違規、監理缺位的偷工減料事件,不能止於施工方道歉整改。也只有提高違規成本,將監管前置,才能確保下次副市長沒有“幸虧來看看”的時候,也不會再發生偷工減料的情況。
□馬滌明(媒體人)
編輯:井彩霞 校對: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