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6月3日發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亨利·法雷爾和喬治敦大學教授亞伯拉罕·紐曼聯合署名題為《與中國脱鈎的愚蠢之處》的文章稱,盲目對華“脱鈎”,不僅會傷害中國,還有可能傷害美國自己,美國不如考慮“調整掛鈎”。文章摘編如下:
華盛頓痴迷於對華“脱鈎”——即美國與中國應當切斷將彼此捆綁在一起的複雜供應鏈。然而,儘管官方非常熱衷於“脱鈎”,但是對於“脱鈎”的真正含義卻基本沒有形成一致意見。
倉促消除對中國的依賴性,可能最終不僅會切斷健康、重要的對華經濟關係,而且會切斷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繫。與其考慮“脱鈎”,美國應當考慮“調整掛鈎”,調整全球供應關係,使之不太容易受到意外和打擊的影響。
讓經濟關係複雜的國家實現“脱鈎”就如同做一台複雜的手術。動刀前最好仔細瞭解病人的重要器官都位於何處。特朗普政府早在2018年4月就經歷過慘痛教訓。當時,美國對鋁業巨頭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實施制裁。誰知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為歐洲汽車廠商生產一種重要的特殊鋁製品,歐洲廠商轉眼間需要擔心會不會因為繼續跟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做生意而被迫支付鉅額罰款。來自汽車行業的強烈反響最終迫使特朗普政府選擇放棄,取消了制裁。
如今,美國決策者發現中國存在類似情況:中國經濟並不是可以輕鬆與全球經濟分離的獨立有機體,而是通過神經組織、共同的器官和循環系統與全球經濟聯繫在一起的連體嬰兒。
新冠疫情揭示了這一相互關聯的供應鏈體系的脆弱性,特別是在醫療設備領域。日益緊張的美中關係同樣暴露出技術等領域的類似隱秘弱點。然而,錯誤切斷供應鏈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此外,僅僅切斷聯繫是不夠的:還必須重新連接供應鏈,使其更具韌性。
只有當決策者彙集了必要的知識和經驗後,才能發現弱點所在——哪些公司和供應關係卡了脖子,一旦退出供應鏈就可能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
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家瓦斯科·卡瓦洛、馬修·埃利奧特和約翰·斯普雷已經開始整理此類供應關係。三人認為可以通過機器學習和聚類算法來找出這種一旦被幹擾就會造成廣泛經濟後果的供應關係及“卡脖子公司”。如果發現這種關係或公司,決策者可能會決定有必要調整供應鏈。
這樣的調整將不同於大範圍“脱鈎”,而是有針對性地“調整掛鈎”,旨在將供應鏈納入可持續性框架內,在效率需求與新的安全風險之間把握平衡。在一些情況下,這可能意味着要減少對重要公司的依賴。在另一些情況下,這可能涉及培育新的供應關係,包括培育位於其他地區的公司。
為儘量減少風險而重塑全球供應鏈並非易事。最好的辦法可能是美國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經濟學家蘇珊·赫爾珀所説的供應鏈“高標準嚴要求”方針。
無論特朗普怎麼説,美國都不可能完全與中國經濟分離,更不要説切斷與世界的聯繫了。因此,美國對中國採取的每一項行動(無論進攻還是防禦)都將繼續導致中國採取反制措施,而且反制的效果會被美國感受到。比如,阻止華為獲得美國技術的舉措已經明顯引發了風險。中國可能會實施報復。中國肯定會加倍努力開發自己的高端半導體。外國企業和政府可能覺得,它們可以通過限制與美國經濟的接觸來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換句話講,把中國排除在美國創新體系之外恐怕將促使中國把美國排除在其創新體系之外——並導致美國無法進入其他國家的創新體系。
所有這一切意味着,美國應當關注如何調整掛鈎,而非“脱鈎”;美國應當關注如何重新佈局,而非直接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