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是由孫墨龍執導,,郭京飛、苗苗等人主演的都市劇。
該劇展示了餘歡水的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和逆襲經歷。
這部劇播出以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也勾起了很多中年男人的傷心回憶,所以就有人發出了一句感慨,叫做“人人都是餘歡水”。
大家總結的結論相似,評價的方式和角度卻各不相同。
今天,我們從“戲劇人物的三重死亡”這個角度,來看看為什麼對中年男人來説,人人都是餘歡水?
所謂“戲劇人物的三重死亡”,是指角色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所面對的障礙,而且是無法逃避的障礙。
通常來説,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個人生目標,不管是對是錯,不管是好是壞,也不管合不合理,合不合法,大家都會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所見所聞,給自己定一個奮鬥的目標。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目標是明確的,也是自知的,還有一些人的目標是不明確的,不自知的。
可是不管怎樣,一個人只要活在這個世上,在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個想要達到的目標和方向。
而在戲劇當中,這種人生目標是顯性的,是明確的。
也就是説,每一個角色都必須有一個目標,然後各自也會為了實現目標而努力,然後因為各自的立場和目標不同,進而產生糾紛、矛盾、障礙和阻力。
這就形成了推進劇情發展的矛盾衝突,然後形成在矛盾衝突解決之後,得到一個或好或壞的結局。
好的結局就是喜劇,壞的結局就是悲劇。
而這個阻礙角色實現目標的障礙,又是不可獲取的。
假如一個角色在劇情一開始就明確了目標,然後又毫無障礙地達成了目標,整個劇情就會提前結束,無法正常推進。
可若是遇到了障礙,卻可以躲避過去,這個劇情依然無法正常推進。
所以,經過大家總結髮現,合格的戲劇障礙,大多數都來自三種死亡。
對於大部分人來説,死亡恐懼是最大的恐懼。
一個人有再大的能力,有再大的成就,有再多的財富,如果他死亡了,他的歸宿依然是那個小方盒子,生不能帶來什麼,死也不能帶走什麼。
大人物對死亡有恐懼,會想盡辦法延長壽命,小人物對死亡也有恐懼,同樣會想盡辦法活下去。
因病導致的死亡,大家會抗拒,因為意外導致的四萬,大家也會抗拒,因為他人的逼迫傷害所導致的死亡,大家同樣也要抗拒。
在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中,餘歡水在“生理死亡”這個範疇,就親身面臨了兩次危機。
第一次是他被醫生宣佈患上了胰腺癌晚期,最多還有幾個月的存活時間。
這個時候,他無法逃避,也無處後退,只能面對死亡,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做出最後的選擇和決定。
所以,他就決定和妻子離婚,不再拖累妻子,也決定賣掉自己的眼角膜,換一點錢財做點自己最後想做的事情,同時,他也不再對欺負他的公司上司唯唯諾諾,並因此引發了後續的劇情發展。
第二次死亡威脅,是他被別人綁架到破船上的時候。
這一段經歷也讓他深挖人生中的陰暗面,實現了涅槃重生。
可以説,生理上的死亡改變了餘歡水後來的人生,也推進了整個衝突的發展。
這種死亡,對餘歡水來説,影響十分重大,對現實中的每一個人來説,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我們説人人都是餘歡水,就是因為人人都逃不過餘歡水所面臨的危機之一,生理死亡。
十年前的餘歡水,是風生水起、人生得意的餘歡水。
可是因為一場車禍,他最好的朋友當場死亡,他自己也因此撒了謊,隱瞞了真相,擺脱了自己的責任,也坑害了自己的朋友。
所以,他的心理狀態發生變化,做起事情來不再像以前那樣有膽有識、敢衝敢闖,而是變成了一個謹小慎微、畏畏縮縮的無用之人。
所以,他的業務能力直線下落,常常受公司同事和上司的嘲笑與排擠,而他曾經帶過的徒弟,也經常嘲笑他,挖苦他。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人在事業上的發展更是跌宕起伏,有好有壞,有順有逆的。
對很多人來説,事業上的挫敗與死亡,有時候甚至比生理死亡還讓人難過與絕望。
因為,這也是一個既無法逃避,又無法輕易克服的障礙。
對大部分人來説,並不是只要肯努力、肯吃苦,就能解決事業危機,就能實現事業突破,而恰恰相反的是,大部分人辛苦了一輩子,奮鬥了一輩子,依然是一事無成,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如果是一個一生都生存在在底層的人,也許不一定體會到事業死亡的痛苦,但是對一個曾經很有成就的人,突然在事業上遭遇斷崖式的打擊,那種感覺往往是生不如死的。
一個普通人,也許能做到“好死不如賴活着”,一個曾經在事業上有過成就的人,不一定能做到這一點,這也是很多億萬富豪,很多名家大家也會患上抑鬱症的原因之一。
在別人眼中,他們依然是一個成功者,可在他們自己的眼中,他們和過去輝煌時期的自己相比,已經瀕臨死亡,而且想盡了辦法也無法客服這種困境和障礙,所以這對他們來説,就相當於“職業死亡”。
人對職業死亡的恐懼,並不比對生理死亡的恐懼弱。
餘歡水面臨的職業死亡經歷,幾乎是每一箇中間男人的人生中必經的過程。
所以這也是我們説“人人都是餘歡水”的原因之二。
愛恨情仇是人類發展史上避無可避的話題,也是最豐富最有趣的話題。
親情、友情、愛情、每一種情感都貫穿人的一生,無法躲避、無法逃脱。
因為情感而產生的矛盾衝突和糾紛,要佔人類矛盾衝突的一大部分人。
相比於家仇國恨,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小情感往往更具殺傷力。
所以,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情侶、夫妻之間的分分合合,以及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的吵吵鬧鬧,會佔據影視劇的大半江山。而剩下的一小半,也基本上都跟同事之間、朋友之間的友情有關。
其他微乎其微、份額很少的,才是和家國天下有關的內容。
所以,一個人被剝奪了感情,不管是愛情、親情、友情,都會異常痛苦。
大家的情感需求,並不亞於對生存的渴求和對事業成功的渴求。
在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中,他就面臨了情感上的多重打擊。
首先是和自己妻子的婚姻情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最後不得不離婚收場。
然後和自己父親之間的親情,也幾乎處在了冰點。
多年的好友也一次次欺騙他,笑話他,戲弄他。
公司的同事,都把他當成一個笑話看待。
除了他的兒子還把他當成父親,其他所有的情感對餘歡水來説,幾乎都處於死亡狀態。
這種狀況,對現實中的中年男人,好像並不遙遠。
愛情、親情、友情,在你一帆風順的時候,都圍繞在你身邊,在你事業不順,甚至陷入困境的時候,你再四處看看,還有幾個能留在身邊?
人生不能總是順利,也不會總是處在困境,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其實不僅僅跟人的努力程度有關,還和整個的環境發展有關。
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中年男人來説,應該都經歷過人生的跌宕起伏,經歷過各種情感或親密或疏離的變化。
所以,大家能夠從餘歡水身上找到似曾相識的痕跡。
當然,餘歡水身上的各種危機和障礙,都已經被戲劇化地推到了極端,而現實中大家經歷的危機和障礙,可能只處於比較淺薄的層次,還沒有發展壯大,就已經被消滅和處理掉。
所以,這是我們説“人人都是餘歡水”的原因之三。
綜合來看,我們説“人人都是餘歡水”,並不是説所有人的經歷都跟餘歡水一樣,而是從這三重死亡來説,幾乎每個中年男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只不過在程度上有重有輕罷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