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地造就的尼德蘭

 2019年底,荷蘭提出要為國家正名——今後應稱尼德蘭(荷蘭文為Netherlands,“低地”的意思),因為“荷蘭”只體現了北荷蘭省和南荷蘭省,而整個國家共有12個省,因此叫“荷蘭”顯得非常偏頗。

低地造就的尼德蘭

  “荷蘭”是一個議會制君主立憲國家,雖然首都是阿姆斯特丹(王宮),但政府所在地卻是海牙,議會及各國使館、國際法庭(亦稱“和平宮”)等都在海牙;和平宮建於20世紀初,建造時,各國政府紛紛捐獻建材和陳列品,以顯示協力締造和平之意。然而,和平宮建成的第二年,就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來,“荷蘭”政府把和平宮獻給了聯合國作為國際法庭。

  荷蘭全境均為低地,三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一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面,靠堤壩及排水防止水淹。作為一個低地國家,人們不得不採取各種控制和管理水系的措施,比如建造有效和足夠的堤岸、攔截堤、分水壩。喜歡研究地理和地名的人也許會發現,尼德蘭境內的許多地名都是“丹”字結尾的,“丹”(dam)在荷蘭語中是“堤”和“堤圍”之意,隨便查看一下,就能抓上一大把:首先是最大城市首都阿姆斯特丹和第二大城鹿特丹;不妨再列舉一些:芬丹、萊爾丹、澤丹、蒙尼肯丹、厄伊特丹、明滕丹、阿平厄丹、斯泰倫丹、甕德爾登丹、伊彭丹、米爾丹、馬斯丹……

  低地,不僅形成了那麼多丹字綴尾的地名,而且促使人們發明了獨特的木頭鞋,腳可以全部伸進鞋裏,不致被水弄濕。多少世紀以來,“荷蘭木頭鞋”一直是旅遊熱銷產品;很多人買回去為這種鞋開發了眾多其他用途,比如盛放小物件,更多的人則純粹作為紀念品“供”起來。

  低地是一個辯證的地理概念,正是低地讓尼德蘭人民的智慧大放異彩,把壞事變成好事;他們乾脆將有的海灣改造和圍攔成淡水湖或運河,於是,阿姆斯特丹的運河遊船便成為了尼德蘭的一條靚麗風景線,運河兩岸的漂亮建築物及沿河穿過的一座座運河橋,讓人喜喊“不虛此行”。據説阿姆斯特丹整個城市的建築由幾百萬根塗着特殊黑油的木樁支撐着,攔海大壩和抽水設備保證着城市的安全。

  尼德蘭人普遍身材很高,男女平均身高分別為1.87米和1.78米,但他們住房的門卻狹窄得很,這與古時的納税法有關——每户人家納税的金額根據門的寬窄而定,聰敏的尼德蘭人常常用繩子從窗口吊傢俱,把不利的因素轉化為引人注目的景點,幾乎每個導遊都會介紹:“各位一定注意到了,為什麼每家窗户上方的牆上都伸出一個大型的鐵鈎,那就是用來吊傢俱的。”豐富的旅遊資源、運河、風車、奶酪、木鞋,還有鬱金香,勤勞加智慧,使尼德蘭一直立於世界經典旅遊大國之林。(陳鈺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7 字。

轉載請註明: 低地造就的尼德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