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廣西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後舉行了數十次武裝起義,沉重打擊了國民黨桂系軍閥的反動統治,特別是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韋拔羣等領導的百色、龍州起義,在廣西西部左江、右江和紅水河流域創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推動了廣西革命鬥爭走向高潮,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人民英雄韋拔羣
鄧小平説過:“廣西右江地區,是一個比較有羣眾基礎的地區,這裏有韋拔羣同志那樣優秀的、很有威信的農民羣眾的領袖。東蘭、鳳山地區是韋拔羣同志長期工作的地區,是很好的革命根據地。”
1894年2月,韋拔羣出生於東蘭縣一個壯族家庭。1914年,他前往武漢、上海、廣州等地遊歷。1916年,帶領100餘人遠赴貴州,參加護國戰爭。1919年,他開始接受馬列主義,次年離開黔軍投奔孫中山,參加“改造廣西同志會”。1921年9月,回到東蘭的韋拔羣成立“改造東蘭同志會”。此後,着手組建公民會和農民自衞軍。他寫道:“今日處惡境,但相信,霧散天會晴。想起好前景,渾身勁,吞菜也甜心。”
1925年初,韋拔羣參加第三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深入學習了馬列主義和農民運動策略,回家鄉後不久,他在東蘭縣武篆區北帝巖創辦了廣西最早的農民運動講習所,成為培育農運骨幹的搖籃。他先後舉辦三屆農講所,為右江地區各縣培養500餘名骨幹,這些“種子”回到一線後,迅速成為燎原之火。1930年秋,紅7軍主力遠征後,韋拔羣在右江地區堅持遊擊鬥爭。革命陷入低潮時,韋拔羣先後把3個兒子取名為“韋革命”“韋堅持”“韋到底”,表示了堅定不移的革命決心。1932年10月,韋拔羣遭叛徒殺害。國民黨將他的頭顱在東蘭、百色、南寧、柳州、桂林等地示眾,恐嚇支持革命的羣眾。韋拔羣一家24人,17人慘遭殺害。
毛澤東曾多次深切談起:“韋拔羣是廣州農講所最好的學生!”“韋拔羣是個好同志,我過去搞農運,有些東西還是從韋拔羣那裏學來的。”
百色龍州起義震南疆
1929年7月,鄧小平受命赴廣西,對主政廣西的俞作柏、李明瑞等開展統戰工作,並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領導廣西黨的工作。8月底,他化裝成商人從上海出發。9月初,在香港聽取了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聶榮臻的彙報,隨後取道越南抵達南寧。他化名鄧斌,公開身份廣西省政府秘書。
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共產黨員俞作豫向李明瑞建議組建教導總隊。此後,100多名共產黨員進入教導總隊工作、學習,兩個月發展了300多名共產黨員。隨後,為推動對廣西警備大隊的改造,李明瑞同意張雲逸為警備第4大隊大隊長,從教導總隊調來100多名共產黨員作連排幹部,使部隊面貌煥然一新。
9月27日,俞作柏、李明瑞通電反蔣,鄧小平等藉口沒有訓練好,將警備第4、5大隊和教導總隊留下。俞作柏、李明瑞不戰而敗後,鄧小平當機立斷,決定即刻準備兵變,把我黨掌握的三支部隊拉出南寧,轉移至左右江。當時,鄧小平正確分析左右江地區有黨組織和近十年農民運動基礎,指出:這給紅7軍的建立與活動以極大的便利,革命軍隊與左右江農軍相結合,是後來起義勝利的關鍵。鄧小平、張雲逸率部隊進入右江後,豪紳與反動的警備第3大隊圖謀不軌。第4大隊第1營和農民自衞軍圍殲第3大隊,俘敵千餘人,繳槍700餘支,為起義掃清了障礙。
1929年11月,根據中共廣東省委指示,中共廣東省委廣西前敵委員會成立,書記鄧小平,統一領導左右江地區的鬥爭。月底,部隊改造工作和建立蘇區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廣西前委決定在廣州起義兩週年紀念日於百色舉行起義,建立紅7軍,並將廣西前委改為紅7軍前委。
據李天佑回憶,起義前一天晚上,“大家興奮地一夜沒睡,靜坐着等待那莊嚴時刻的到來。”據莫文驊回憶,12月初,參謀長安排他秘密到街上做一面繡着黃色鐮刀、錘頭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字樣的紅旗。12月11日早上,這面旗升了起來,紅7軍正式成立,軍長張雲逸、政治委員鄧小平,下轄3個縱隊。同時在平馬成立右江蘇維埃政府,主席雷經天。紅軍指戰員領到了新的灰色軍服,軍帽上綴着醒目的紅五星。12日,平馬鎮舉行了上萬人的慶祝大會,各族軍民揚眉吐氣,盡情歡慶勝利。羣眾唱道:“右江成立蘇維埃,平馬成了紅海洋。十月裏來桂花香,小平雲逸上右江。”
紅7軍在右江地區實行分兵遊擊,左江地區很快有15個縣相繼成立了蘇維埃政府或革命委員會。1930年2月1日,根據鄧小平傳達中央關於龍州起義的指示和前委建立紅8軍的部署,廣西警備第5大隊宣佈起義,成立紅8軍和左江革命委員會。這天上午,龍州縣城廣場舉行了萬人大會,會後舉行了羣眾遊行。左江地區各縣相繼成立了革命委員會,有力地策應了右江的革命鬥爭,並使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鄧小平與韋拔羣等利用粵桂軍閥混戰的有利時機,在根據地進行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經濟、軍事和黨政建設。以右江蘇維埃政府通令頒佈《土地法暫行條例》和《共耕條例》,提出右江土地革命運動一套完整的方針政策和具體原則,特別注意保護瑤族和高山漢族的利益,蘇區各族勞苦民眾揚眉吐氣,革命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為表達對鄧小平和紅7軍的敬意,各族羣眾唱道:“找龍脈葬祖墳,葬了百年還是窮。自從來了紅七軍,再不信鬼不信神。如今鄧斌辦共耕,他是窮人大金龍。”
壯族人民傳説“燈花開,貴人來”。當時流傳的壯族山歌《昨夜燈開花》這樣唱道:“昨夜燈開花,紅軍到我家,媽端墨米酒,爹敬古丁茶。”人民羣眾端上自釀的墨米酒、自制的苦丁茶歡迎紅軍,生動形象再現了壯族人民對紅軍的敬意和愛戴。
左右江根據地影響深遠
1930年3月,紅8軍大部到左江各縣開展工作,餘部遭桂系軍閥重兵突襲後傷亡慘重,被迫撤出。軍長俞作豫就義前寫下“十載英名宜自慰,一腔熱血豈徒流”的豪邁詩句。紅8軍第1縱隊歷經半年時間,轉戰7000裏,與紅7軍會師並編入紅7軍。
1930年9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派代表鄧拔奇到右江,傳達李立三以中共中央名義寫給紅7軍前委的信,要求紅7軍去攻打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配合全國武裝總暴動。11月,紅7軍從河池縣北上,歷時9個多月,行程7000餘里,戰鬥百餘次,於1931年7月與中央紅軍會師,實現了與“朱毛紅軍”會合的願望。從此,紅7軍成為中央紅軍的一部分,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轉戰南北。韋拔羣奉命留下組建第21師,在東蘭堅持鬥爭。桂系軍閥先後3次對右江革命根據地瘋狂“圍剿”。韋拔羣遭叛徒殺害後,右江革命根據地暫時喪失。
革命根據地雖然喪失了,但它將土地革命、武裝鬥爭和蘇維埃政權的種子播到了少數民族聚居的祖國南疆,有力地策應和配合了其他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從理論和實踐上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提供了新鮮經驗。正如1930年3月2日中央給紅7軍前委的信中所指出的:“雖然出現在偏僻的廣西……但他在全國政治上同樣有極偉大的意義,他同樣是發展游擊戰爭摧毀統治階級促進革命高潮的主要動力之一,特別在他的發展前途上有嚴重的作用與意義,他的發展很快可以影響到全國。”當時的中共中央高度評價百色起義,認為是“全國範圍內最有組織最有意識的一次兵變”,對於“擴大全國兵變”具有重要意義。
百色起義、龍州起義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規模和影響較大的武裝起義,其革命風暴遍及20餘縣,形成了廣西革命的高潮,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在廣西的反動統治和帝國主義的侵華勢力,震撼了“西南半壁的反動統治”,併為“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經驗。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樹起了反帝鬥爭的光輝旗幟。1930年2月1日,《中國紅軍第八軍目前實施政綱》提出,“擴大反帝運動:用羣眾革命力量,驅除帝國主義出華;沒收帝國主義在華一切資本企業;取消帝國主義在華一切特權”。2月12日,龍州《工農兵報》發表《中國紅軍第八軍政治部為法帝國主義駐龍州領事館無理照會告全國民眾書》,鄭重提出“中國人民在中國境內解放運動不受任何帝國主義干涉”等4項嚴正聲明。2月19日,紅8軍和左江革命委員會在龍州縣城體育場召開萬人大會,聲討帝國主義的罪行。大會發出通電,反對帝國主義無理干涉中國內政。會後舉行示威遊行,還沒收了洋人的不法財產和窩藏在領事館、天主教堂內的地主豪紳財產,驅逐了一些破壞左江革命的法國領事、武官、傳教士等出境。當時的中共中央的機關刊物《紅旗》在題為《赤色的龍州》社論中指出,“在數天內的政權,他已經做了國民黨軍閥政府數十年所不能做所不敢做——不是,實在是所不願做的事”,“實現中國共產黨之反帝國主義政綱,在中國革命的發展將有非常偉大的歷史意義”。
創建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光輝實踐。5萬平方公里、150萬人口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壯族佔85%左右,漢族佔10%,瑤族佔4%,苗、仡佬、毛南、彝等族佔1%左右。這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黨在少數民族地區創建的一塊較大的根據地,也是中國西南邊疆唯一的革命根據地,為黨在少數民族地區創建革命根據地提供了經驗,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鄧小平曾經説:“25歲領導了廣西百色起義,建立了紅7軍。從那時開始幹軍事這一行。”他將黨中央的指示和廣西的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並借鑑井岡山經驗,突破“城市中心論”框框,將革命的主要力量由南寧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相對薄弱的左右江地區,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譜寫了中國革命光輝的篇章。
據不完全統計,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累計培養了2000餘名共產黨員、近萬名戰士,不少人成長為開國將領,如大將張雲逸,上將韋國清、李天佑,中將莫文驊、覃健、韋傑等,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和建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各族人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是我們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執筆人: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史波波)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16日 第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