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別硬拽!有些車你連門都不會開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綜合

我向各位鄭重承諾,今天我之所以要聊和車門有關的內容,既不是因為選題會上想不出點子,也不是因為選題會上我對面的同事姓門,才信口胡謅的結果。這篇內容完全是本人深思熟慮的策劃,所以敬請各位放心閲讀。

既然説到車門,我們自然要從人類歷史上第一輛車奔馳一號(Benz Patent-Motorwagen)開始説。

不過經過我詳實而嚴密的調查,人類歷史上的第一輛汽車......可能確實沒設計車門這種東西......所以我決定換個思路,從表現形式出發,看看汽車發展史上那些應運而生的經典設計,以及那些曇花一現的奇葩。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系列:

順開門/傳統車門(Conventional Doors)

順開門之所以被稱為傳統,當然是因為過度普通的設計,據我自己統計,市面上99.975%的車型都採用了把開合鉸鏈安裝在車門前部的經典設計。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車門依靠行駛中的空氣阻力就可以自動關閉,即便在製造工藝不完善的20世紀初期,也可以有效減少行駛過程中車門突然打開,乘客掉出車外的慘劇。缺點雖然不大,但對於一部分追求自我的人來説卻很致命——過於保守的設計,很難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系列

後開門(Suicide Doors)

相對於順開門,後開門得名於把鉸鏈佈置在車門後方傳承自馬車時代的設計不但視覺上更優雅,對於乘客上下車來説也更便利。後開門由於早年間很容易在行駛中被以外開啓,因此沒有安全帶的年代,很容易釀成慘劇,一度被順開門取代。不過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後置鉸鏈結構已經變得非常安全,只可惜成本較高,因此一般只有豪華車型偏愛採用,例如舉世聞名的勞斯萊斯,全系列都採用了後開或對開車門的設計。

一般來説,典型的後開門都是向車頭方向打開的,不過由於車型與設計理念的差異,在四門車型上也有着正向對開和反向對開等多種形式。值得一提的是,當然,除了後開門這樣的稱呼之外,不少廠商也對其有着自己的專屬名稱比如coach doors、freestyle doors,或者更技術一點的後鉸鏈門(rear-hinged doors)。

蝴蝶門(Butterfly)

與剪刀門類似,蝴蝶門也是高性能跑車熱衷的車門形式。相比於鉸鏈安裝在車頂的鷗翼結構,蝴蝶門的鉸鏈安裝在A柱附近,打開時,車門向前側方翻開。這種設計率先被運用在1969年的Alfa Romeo 33 Stradale身上,相比鷗翼門,操作幅度更小有利於車手快速進出車輛。被目前各品牌的超級跑車廣泛採用。

剪刀門(Scissor Doors)

得益於蘭博基尼在汽車領域的名氣,剪刀門也被世人所熟知,甚至被稱為“蘭博門”。不過開啓剪刀門濫觴的是1968年的Alfa Romeo Carabo概念車。後來之所以被蘭博尼尼發揚光大,則是因為它們的設計師都馬塞洛·甘迪尼(Marcello Gandini),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蘭博尼尼Countach的設計師。在沒有倒車影像、自動泊車輔助的年代,甘迪尼為了更好地解決車輛後方視野的問題,設計了剪刀門。這樣車手就可以通過探出身體來觀察車輛後方的情況了。此外,剪刀門不但可以在極其狹窄的車位順利打開,由於開門時不會佔用路面,對騎車人也更加友好。當然,剪刀門同樣也面臨着翻車無法打開的安全隱患製造成本也更高

鷗翼門(Gull-wing Doors)

1952年,汽車發明者梅賽德斯·奔馳又重新“發明”了車門。沒錯,奔馳300SL(W194)跑車正是由於其極為優雅,彷彿鳥類展開翅膀一樣的車門設計,被車迷們愛成為“鷗翼”。最初,這一設計主要是為了彌補300SL車型管架車身造成門檻過高,通過將車門鉸鏈安裝在車頂而來的一種彌補方案,卻因為獨特的視覺效果意外受到追捧,再加上可以很好地解決狹窄車位開門的問題,從70年代至今一直都能在高性能車型上見到鷗翼門的身影。其實從安全角度考量,鷗翼門結構隱藏有巨大的安全隱患——翻車後,車門將徹底無法打開。這個問題直到2010年奔馳推出的SLS身上,才通過為車頂鉸鏈安裝爆炸螺栓的方式解決。

△回到未來的主角DMC DeLorean憑藉一對鷗翼門和電影中穿越時空的能力,成為了80年代男孩最嚮往的車型之一

△特斯拉Model X的後門也採用了鷗翼結構

NT展翼門

特斯拉Model X採用的前順開、後鷗翼車門打開時,已經足夠讓人眼花繚亂了。而有這麼個中國汽車品牌把開門這個事兒,往科幻的方向又推了一把。雖然高合HiPhi X要等到9月份的北京車展才能現出真身,但是通過現有放出的圖片資料,我們也能知道高合HiPhi X在車門這件事兒上,要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被官方稱為NT展翼門的車門結構,由兩部分組成,平開部分採用了尊貴的對開式結構,車頂則採用了與鷗翼門類似的展翼結構。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高合HiPhi X的車門部分採用了無框結構,配合對開門+頂翼的設計,既可以在進出車輛時,為頭部爭取更大的空間,在翻車時,也沒有鷗翼門無法打開的擔憂,除了貴,感覺沒什麼缺點.......誒?這種結構我是不是在哪兒見過?!

是的,著名影視劇《霹靂遊俠(Knight Rider)》中的智能汽車K.I.T.T就採用了類似的設計。在影片中,男主與愛車K.I.T.T出生入死、大顯神威。不但讓當年的車迷大呼過癮,也讓全國的觀眾第一次領略到智能汽車的無窮魅力。如今看到高合HiPhi X,頗有點理想照進現實的感覺。

五花八門,奇葩輩出系列

滑動門(Sliding Doors)

對對對!我猜到你要説金盃和GL8了!沒錯,既不佔用道路面積,又能保證車門開口面積的側滑門,對於廂型車而言絕對算得上終極解決方案了。不過,可別先入為主地被貨車和MPV限制了想象力!除了側滑,我們還可以上下滑動,而對於那些喜歡異想天開的汽車製造商來説,顯然沒什麼理由不給跑車裝一扇側滑門。

既然側滑門這麼棒,為什麼不給所有車都裝上呢?理由很簡單,貨車和MPV的外軌道側滑門,需要在車身外表面設置軌道,嚴重影響車輛的造型設計

而八九十年代廣泛採用的內藏式滑動門設計也被稱之為消失門(Disappearing Doors,不但需要在車體內部預留車門空間,如果車門表面有砂石異物,在收納過程中還特別容易劃傷漆面,再加上本身較高的製造成本,最終導致採用滑動門無法在普通民用車上廣泛運用。

天蓬門(Canopy Doors)

幾乎沒有那輛量產車會採用這種酷炫又不太實用的設計,所以這種車門設計在現代幾乎成了概念車的專屬配置。不管開啓的鉸鏈安裝在前、後、左、右哪個方向上,天蓬門打開時,都會像戰鬥機一樣連帶車頂一起掀開。好的一面是,由於不用考慮與車門的結合問題,A柱可以做得更細,風擋玻璃甚至可以輕易做成180度以上的弧度,來提供更棒的車內視野。在狹窄的地方,也能輕鬆打開車門走出車外。缺點則更加盟明顯,除了翻車時無法逃命的老問題,大面積的玻璃頂棚很容易讓車內形成温室效應,即便有空調也不會太舒服。

二戰中大名鼎鼎的戰鬥機製造商梅塞施密特(Messerschmitt)在二戰後被禁止生產飛機,於是工廠用戰鬥機的剩餘零配件製造了油門的KR175和KR200系列“泡泡車(Bubble car)”。

△“藍天白雲”在二戰後不堪回首的往事——受到同盟國的制裁,曾經的工業巨頭BMW也只能生產Isetta這樣的廉價小車了。

車門的未來——我是門,但不只是門

結構安全性只是基礎

從沒門,到有門。從拐個彎兒都是玩兒命,到翻了車也得保命,安全性顯然是車門最核心的存在價值。

隨着高張力鋼材、航空級鋁合金以及CRFP複合材料在汽車產業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安全性早已不是車門所追求的目標,而是一切功能性的基礎。比如,前面提到的高合HiPhi X,額外加強了車身框架與展翼門的結構強度。A、B柱和車頂中央縱梁均採用了熱成型超高強度鋼,車頂中央縱梁與B、C柱橫樑還共同構成了堅固的“工”字形結構;而展翼門在外側邊緣內置有高強度的縱向加強筋,在關閉狀態下可以與A柱、C柱形成完整的籠式結構,確保遭受衝擊時能量傳遞路徑的完好。這些高規格的結構設計與材料選用,為高合HiPhi X整車高標準的被動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很多人關心的防撞梁製作工藝上,高合HiPhi X則採用了罕見的鋁擠出工藝。鋁擠出的加工過程可以理解成每天早上擠牙膏的動作,只不過被擠出的不是牙膏而是鋁材,通過施加萬噸級的擠壓力,讓鋁型材通過模具上的孔洞,讓成品擁有鍛造材料級別的強度性能。

交互方式決定高度

可以想見,更便捷、更人性化、更個性化的交互方式,無疑是車門功能性發展的一大重要課題。換句話説,就是如何通過技術,營造出恰當的儀式感。特斯拉已經為Model 3的為每扇車門單獨配置了傳感器,讓中控電腦能夠掌握每扇門的狀態。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即將上市的高合HiPhi X,更是用電控馬達代替傳統機械鉸鏈結構,可以根據需求調整車門的開啓速度、角度,甚至根據環境自行判斷開關門策略。

從手動開啓,到自動彈開,從手動關閉,到自動吸合。隨着汽車工業的不斷髮展,車門也在沿着自己的軌跡進化,然而截止到目前,量產汽車的車門都是以被動服務的姿態出現的。不管手動還是自動,都無法達到“主動”。這就讓我們對即將到來的高合HiPhi X以及NT展翼門更多了一份期待。

告別低頭上車

通過對場景與環境的判讀,高合HiPhi X可以即時生成人機互動策略,例如:在穿着禮服進出車輛時,車門與展翼門的開啓速度會更舒緩優雅,通過展開頂翼,乘客不再需要“鑽”出車外,而是用更加自然端莊的直立姿態“走下”汽車,同時聯動燈光系統營造出更強的儀式感。如果系統判斷出車外正在下雨,車頂部分的展翼門將始終保持關閉,車門彈開速度更快,開啓角度也更大,以方便乘客快速進入。而諸如此類,NT展翼門擁有的“主動服務”能力,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着“次時代”的人機交互方式。

邦點評

對很多人來説,車門看似整台車中最沒有存在感的系統。但事實上,車門卻扮演着“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角色。以前的車門,只要能夠遮風擋雨,保證行駛過程中乘客的安全無虞,就算完成了任務;而隨着技術、工業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車門又肩負起了,吸引眼球,營造儀式感的功能;隨着信息技術浪潮的不斷推進,如何才能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營造出恰到好處的儀式感,來迎合車主的身份與品位,成為了國內外豪華汽車品牌對車門提出的新課題。特斯拉Model X作為新能源的先鋒,已經用複合式車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而即將到來的高合HiPhi X顯然也有着自己的解題思路,領先的硬件基礎和可進化的軟件能力,讓一樣的車門,也能擁有不一樣的開啓方式,彰顯專屬於你自己的儀式感。

雖然用今天的視角我們很難洞悉汽車的未來發展方向,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下一個時代,不會是某一種車門結構一統天下,只有能夠高效利用多種結構、多種開啓方式,為駕乘者提供高度可定製化的個人使用體驗,才能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