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病毒”瀰漫,為什麼美國社會“認知免疫力”還不賴?
作者:陳念
美國《新聞週刊》近日報道,一項5月31日至6月2日期間開展的民調顯示,63%的受訪者認為特朗普總統發推特"太頻繁";68%的受訪者表示不關注或極少關注其推文;38%的受訪者不相信他在推特上説的任何話,僅有7%受訪者稱相信他所有推文。
這樣一個調查結果,有人歡喜有人愁。
特朗普一向喜歡“推特治國”,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推特成為外界觀察他帶領美國抗疫的一個窗口。如果把此間所有推文連綴起來,人們可以看到一種極富其個人色彩的抗疫敍事:疫情是“中國的錯”“新聞機構的錯”“民主黨的錯”“州長的錯”“福奇們的錯”……
在其針對中國的推文中,有時無所顧忌使用“中國病毒”表述,有時指責中方發言人散佈虛假信息、想要掩蓋中國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的痛苦和傷亡,有時莫名其妙發一個單詞“CHINA”,有時猛批CNN等美國媒體 “説中國好話”,是“中國傀儡”和“人民公敵”……
《紐約時報》網站5月曾發表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題為《讓美國再次免疫》的文章。文章認為,特朗普每天的大量謊言,以及將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東西斥為“假新聞”的言論,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美國喪失了“認知免疫力”。
在人類社會對抗新冠病毒的這場持久戰中,信息病毒、政治病毒對人類“認知免疫力”的侵蝕的確是個巨大考驗,但相關民調結果也至少帶來了一份安慰,即便面對總統推特這樣獨特的發聲渠道,美國社會依舊沒有放棄對“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堅守,維持着基本的“認知免疫力”,形成他們眼中的中國抗疫故事。
這是因為,推特並不是美國人日常獲取信息的唯一渠道。
不可否認,有一部分美國人獲取信息嚴重倚靠推特等社交媒體,比如民調裏的那7%。他們傾向於關注相似觀點的賬號,推特機器人程序也會定向推送相似度高的動態,這樣他們容易被困在“甩鍋中國”這類信息繭房裏,加深對華偏見。所幸,大部分美國人保持對新聞頻道及其流媒體節目的關注。這些秉持專業主義的媒體,雖然也會基於偏見攻擊中國,但也不乏對“中國病毒”提法的駁斥、對中國是否隱瞞疫情的剖析、對美國抗疫領導力的失望、對史上最差國務卿的痛批、對“匆忙復工復產=國家批准的殺戮”的揭批……豐富多元的信息碎片,對沖社會中“甩鍋中國”的偏執情緒,為美國社會怎麼看待“新冠病毒下的中國與美國”提供了新的切口。
這是因為,國際主流聲音為美國社會“保持免疫”提供參照。
如果説由於意識形態、價值觀、文化傳統的差異,美國社會對中國視角的抗疫敍事難免有所保留,那麼,來自於國際社會的評價,尤其是西方視角下對中國作為的評判,則讓美國人內心多了一些“為什麼”的追問:為什麼白宮執政團隊將美國的疫情之殤花式甩鍋給中國,而德法等國卻直言不諱這是美國政府在推卸責任?為什麼蓬佩奧之流咬定新冠病毒是中國實驗室泄露的,而多家權威科學雜誌都以“實錘”證明病毒來自於自然界,日本科學家甚至發現日本的病毒源自歐美?為什麼美國一些議員以詆譭中國抗疫合作為樂,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以英、法、德三種語言錄製視頻,感謝中國為歐盟抗擊疫情提供支持?在這些“為什麼”裏,心中天平最後傾向哪一邊,何須贅言。
這是因為,美國人從“具體可感”的生活經驗裏找到了“誰可信、誰不可信”的支撐。
3月1日至5月31日,中國向20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防疫物資,其中口罩706億隻,防護服3.4億套,護目鏡1.15億個,呼吸機9.67萬台,檢測試劑盒2.25億人份,紅外線測温儀4029萬台——一些美國人使用的呼吸機、口罩,正是來自於中國;在中國,10多名醫護人員精心救護一位70歲病患,努力幾十天終於挽回老人生命,而在美國,養老院卻成為疫情重災區;中國承諾把疫苗作為公共產品向全球提供,而考慮到美國有錢有權階層優先獲得病毒檢測的經歷,美國普通人對未來能否第一時間獲得疫苗接種,心裏並沒有底;很多美國民眾,還從留守中國的外國人的短視頻裏,感受到中國普通人守望相助、懂得感恩、不吝付出的真情流露,在心靈觸動、思緒共振中反思偏見與歧視之害……
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裏,美國社會所保持的“認知免疫力”,無疑是無形財富,不僅是能讓美國真正“再次偉大”的底層基石,更是能以同理心理解並參與“One world One fight”的民意基礎。從這個角度看,人們應該對“這個世界會好嗎”保持多一點樂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