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特稿)新疆2021:坦然經風雨,未來更可期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新疆2021:坦然經風雨,未來更可期
中新社記者 李晗雪
儘管“棉花”“人權”標籤讓新疆持續處在風浪中心,但過去這一年,選擇坦然與強韌,卻是新疆大地的精神面貌;面對挑戰與壓力,新疆人民的回應是開放發展。
挑戰中再獲成果
2021年是新冠疫情防控邁入常態化之年。在境內外種種挑戰中,新疆仍是好消息不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去年底即明確,“十四五”期間將立足新疆特色優勢,重點抓好“十大產業”,其中有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旅遊等,還包括饢產業。
隨着今年以來各項支持政策出台,“饢產業”的進展令本地人也感嘆“想不到小饢餅真成了大產業”。僅看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截至12月初,當地已建設12個饢產業園,日產饢達310萬個,向歐亞兩大洲的5個國家出口。經初步統計,今年以來該州已實現饢產品銷售收入逾7億元人民幣,全產業鏈帶動就業1.5萬餘人。
一個人們沒太注意的產品,短時間內就發展成了國際產業。新疆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研究員周衞平説:“這種例子很多。新疆未來經濟發展可期。”
農業現代化亦不負眾望。2021年新疆棉花采收基本結束,全區棉花機採率預計將首次突破80%。紡織業、葡萄酒產業、旅遊業也有亮眼表現。
在新疆各口岸,中歐(中亞)班列在全球疫情背景下憑獨特優勢逆勢增長。截至12月13日,經霍爾果斯口岸進出境的中歐(中亞)班列超過6000列,口岸過貨量約853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7%和38.1%。
列車載着更多國際商品前來,也運送着大量“新疆製造”走向世界。
歷經風雨心猶定
年初,一些國際服裝品牌及其背後的BCI(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因發表聲稱不再採購新疆棉花的聲明,引爆中國國內輿論。實際上,美國2020年年底即以所謂“強迫勞動”理由禁止進口新疆棉花,中方也已聲明此舉屬造謠污衊、損人不利己。此番面對中方澄清和公眾憤慨,BCI官網悄聲撤下相關“抵制”聲明。
新疆官方和民間持續向外界介紹當地發展變化真相,但造謠污衊仍未休止。已被中國和國際社會多次反擊的所謂“強迫勞動”“強制絕育”“種族滅絕”,今年以來仍被居心叵測者反覆炒作。
“今年的國際涉疆輿論是一點也不太平。”周衞平説,但新疆現在“非常有定力”,“新疆要做的就是保持定力,讓事實説話”。
與此同時,境外客觀理性聲音多了起來。《俄羅斯報》、日本《商業內部》期刊、丹麥《理性》雜誌等媒體先後刊發客觀理性的新疆報道和學術文章;法國作家、記者馬克西姆·維瓦斯(Maxime Vivas)出版《維吾爾族假新聞的終結》……
真相就在那裏,而經時間沖洗,定比謊言光亮有力。
讓世界更多瞭解
即將走過疫情與偏見餘波不平的2021,世界上許多人也在這一年裏看到了更加開放、自信的新疆。
今年,新疆互聯網界聯合會組織發起面向全球的“萬人説新疆”短視頻大賽。美食、歌舞、物產、風景、夢想……民眾鏡頭中的新疆多維而立體。
官方層面,兩部白皮書(《新疆各民族平等權利的保障》《新疆的人口發展》)與多部反恐、宗教、就業狀況等主題紀錄片,回應了世界對新疆的關切。自治區政府舉辦逾40場涉疆問題新聞發佈會,面向中外媒體及時發佈客觀資訊、澄清不實信息、揭露各種污衊。
對外交流雖受疫情限制,一年來仍有許多在華留學生、外國博主等走進或“雲遊”新疆,親身感受新疆的發展變化。大型國際會議“新疆發展論壇”時隔六年再度舉辦。“新疆是個好地方”視頻宣介會以走入各國或舉辦各國線上專場的形式開辦了28場。
“一個更開放的新疆正展現出來。”周衞平説,社會安定已常態化,民眾安全感非常高,“大家對前途充滿信心”。也因此,她相信明年新疆的發展,一定大有看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