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炒作:中國這是在“殺雞儆猴”,立陶宛已成為“有毒標籤”
立陶宛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歐洲小國,居然敢挑釁中國,不斷地上演“螳臂當車”的鬧劇,簡直匪夷所思。據瞭解,立陶宛對華出口遭遇重創之後,立陶宛企業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美媒炒作中國“殺雞儆猴”
美國《紐約時報》近日在一片文章中引述了歐洲專家的話,聲稱中國正在“殺雞儆猴”。該媒體還表示,立陶宛目前已經成為了一個“有毒標籤”。
毫不誇張的説,立陶宛目前就是“瘟神”一般的存在,沒有多少國家的企業願意和立陶宛沾上邊,這些企業看見立陶宛就想“繞着走”。
中國經濟勢頭強勁,市場潛力巨大。貿然放棄中國市場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説,都是巨大的損失。美媒的報道雖然有些誇張,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一些事實。
立陶宛芯片製造商Brolis雖然沒有向中國銷售商品,但該集團的創始人維茲巴拉斯依舊十分擔憂。他認為,中國對立陶宛的“反制”才僅僅是一個開始,以後可能任何帶有“立陶宛痕跡”的商品都會被拒之門外,中國對全球供應鏈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報道説,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不僅禁止立陶宛產品對華出口,還從側面禁止了立陶宛進口。《紐約時報》舉出了一家立陶宛小型滑翔機制造商的例子,小型滑翔機的大部分材料來自於德國,一小部分材料來自於中國。立陶宛企業從中國進口“吃癟”以後,不得不向愛沙尼亞的公司購買。當愛沙尼亞的供應商發現求購者是立陶宛企業以後,立馬就終止了合作。
立陶宛民眾苦不堪言,紛紛要求政府與中國緩和關係
立陶宛政府如果繼續執迷不悟下去,立陶宛商品在中國“全軍覆沒”是遲早的事。就像美媒説那樣,立陶宛現在就是一個“有毒標籤”,誰都不想搭理立陶宛。任何與中國在供應鏈上有交集的國家,都不應該和立陶宛走得太近,必須立刻劃清界限。
據瞭解,立陶宛與中國關係陷入僵局以後,民眾需要花費更多的價格去購買商品,導致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可謂是苦不堪言。為了改變立陶宛目前的窘境,立陶宛民眾紛紛行動起來,要求政府立刻與中國緩和關係。
近日,立陶宛最大在野黨領袖也開始行動起來了,甚至主動向立陶宛政府請纓,要求政府派他去向中國求和。立陶宛落得現在這個局面,完全就是自作自受,不值得任何同情。
部分消息參考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