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一些新媒體平台,存在不少另類的“涉軍”博主。
這些“涉軍”博主往往既不是現役軍人也沒有真正的軍旅經歷,但卻有着一個共同的特徵,喜歡身着軍裝在鏡頭前大肆招搖:或是胡吹神侃刻意“扮醜”博關注,或是打着軍人旗號直播賣假貨搞“流量變現”,或是熱衷低俗“擦邊”搞色情營銷,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這一系列亂象不得不讓人反感和警惕。
擁軍崇軍,生產正能量的軍事相關新媒體產品是值得鼓勵的好事;在不違規的前提下展示自己的人生經歷、紀念自己的軍旅歲月,這亦是無可厚非的人之常情。但故意以軍裝為標籤噱頭進行牟利活動甚至是生產低俗性內容產品,這樣的行為無疑已經越過了道德的邊界,觸碰了法律的底線。
眾所周知,軍裝、軍人證件等軍人特有物品具有嚴肅性、專用性。《軍服管理條例》等法規就明文規定,“禁止使用軍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經裝備的制式服裝從事經營活動”“穿着軍服或者軍服仿製品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軍裝不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其不僅象徵着軍人的職業身份,更承載着人民的囑託。幾十年來,人民軍隊以過硬的素質、優良的作風塑造了讓人民羣眾支持信任的良好形象。人民軍隊的形象價值是純粹且無價的。而那些蹭軍隊形象來進行違法牟利甚至是低俗色情活動的人員,不但搞亂網絡正常秩序,更是消解污染了軍隊形象——在這些另類“涉軍”博主的評論區,就有不少網民發言吐槽:“現在的軍人軍容風紀堪憂、管理混亂!”“當過兵的就這素質?”
亂象的背後,往往有着複雜的經濟文化動因。
一方面,在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短視頻及網絡直播已然成為新的流量“風口”,並催生出巨大的商業市場。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5.6%,大量人員湧入新媒體行業以求分得流量變現的一杯羹。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常規玩法很難在海量的競品中脱穎而出,於是一些人員和機構選擇“另闢蹊徑”,將涉軍元素當作博取流量的話題標籤,利用羣眾對人民軍隊的好感,大肆收割流量。在“日活”與經濟利益的雙重刺激下,多方默契“合作”,這些另類的“涉軍”博主得以在平台監管的“灰色地帶”肆意生長。
另一方面,一些不健康的文化風潮也成了重要推手。部分有着特殊興趣癖好的羣體熱衷於所謂“軍裝制服”,為了迎合這些羣體的特殊癖好,賺取流量、謀得利益,一些人打起了歪腦筋,刻意拍攝發佈一些身着軍裝但行為挑逗充滿性暗示的低俗內容。這種獵奇獵豔的內容因其隱蔽性往往又能狡猾地躲過平台監管方的合規審查,得以在網絡空間傳播蔓延。
誠然,在互聯網深度發展的時代,確實也有不少退役軍人加入這場新產業浪潮,依託互聯網進行創業就業。對那種腳踏實地、依法依規用自己的創意與汗水博得關注並獲得商機的做法,社會各界自然是肯定與支持。但一些流量“小丑”假借軍人身份、身着軍裝進行話題引流,實際做一些低俗扮醜、“擦邊”涉黃的勾當,則為道德和法律所不容。試曾想,在如今競爭激烈的互聯網時代,這類流量小丑依靠所謂軍裝標籤贏得短暫的、虛假的“風口”,但真正為這份“流量轉化收益”買單的,是一代代默默犧牲奉獻、履職盡責的革命軍人。
日前,國新辦舉行了2023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新聞發佈會,就專項行動有關情況進行説明。其中就專門提到,2023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將重點就規範網絡傳播秩序、整治“自媒體”亂象、短視頻信息內容導向不良問題等9方面開展專項整治。因此,社會各界、特別是網絡平台監管方,更應切實負起責任,主動作為,共同嚴肅打擊這種拿軍人軍裝當“流量密碼”的網絡“蛀蟲”,營造一個清朗陽光的公共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