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個為何”
據媒體報道:美國總統拜登從20日下午起對韓國進行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21日他同韓國總統尹錫悦舉行首腦會談,22日下午將啓程赴日本進行訪問。對於拜登任內的首次亞洲行,主要聚焦幾個看點:為何拜登親自訪亞,大力推動還未經其國會批准的“印太經濟框架”?為何此行打破慣例,先訪韓再訪日?
↑當地時間5月20日下午,美國總統拜登乘坐專機抵達韓國京畿道駐韓美軍烏山空軍基地 圖據環球時報視頻截圖
事實上,拜登行前美官員和媒體就宣稱,此行將打造“對抗中國的安全和經濟聯盟”,尤其是拜登將在訪日期間正式宣佈啓動所謂“印太經濟框架”,其目標就是為了打造一個排斥和遏制中國的“經濟小圈子”。所以説,拜登在其總統任期內親赴亞洲推動“印太經濟框架”,足見其對升級“印太戰略”的迫切,以回應其盟友們對該戰略過於注重安全、忽視經濟的批評。
而這個升級後的“印太經濟框架”的重點又是為了打造“高科技包圍圈”。拜登此行之所以先訪韓再訪日,也足見其對韓國的重視:一是看重韓國的高科技企業,二是為了拉攏新上台的韓國總統尹錫悦。
據報道,韓國總統尹錫悦和美國總統拜登20日下午共同視察了位於京畿道平澤的三星電子半導體工廠,此舉被評價為宣告韓美技術同盟的啓動。由此可見,美方目前意欲打造一個“高科技包圍圈”,以遏制其他國家芯片業等高科技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但事實上,“印太經濟框架”的設計理念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從國內層面看,該框架不僅未得到美國國會批准,而且一旦政府更迭還將面臨着被全面廢除的命運。因此,該框架在2024年拜登總統任期結束前能否完全成形,或者在其任期結束後是否會被廢除,都是個問號。從國際層面看,該框架也面臨着對盟友吸引力和信心“雙重不足”的問題。一來它既沒有關税優惠,又沒説擴大市場準入,目前來説並不是一個切實可行的經濟框架;二來該框架表面雖是經濟框架,實則早已淪為美國地緣政治博弈的又一個政策工具,亞洲國家也多對其表示出安全憂慮。
正如柬埔寨《高棉時報》所指出的,“印太經濟框架”目前至少存在兩大弊端:一是鑑於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規模和影響力,美國人為分裂貿易體系和切斷供應鏈不利於亞太經濟發展;二是美國試圖拉攏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加入該框架,卻將柬埔寨、老撾、緬甸等排除在外,這無疑會破壞東盟團結。此外,《韓民族新聞》也發文質疑説“韓國加入排斥中國的‘印太經濟框架’,這是否會引發對華矛盾?如果韓國加入這一反華的經濟框架可能會像“薩德事件”一樣,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韓國領導人的態度一直搖擺,一會説要作為初始成員國加入“印太經濟框架”,隨後又多次表態稱該框架“不排斥中國”。
總體説來,對於“印太經濟框架”,各方態度不一,其最終效果也尚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亞太經濟框架”的本質是過氣的冷戰思維。5月19日,王毅外長主持金磚國家外長視頻會晤時表示,“小圈子”解決不了全球面臨的“大挑戰”,“小集團”適應不了當今世界的“大變局”。如若拜登一意孤行,那結果可能只有一個,即如美國評論員喬伊·普爾曼(Joy Pullmann)在“聯邦黨人”網站撰文所指出的,“美國總統喬·拜登的每項新決定都不會解決問題,只會加深問題。”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錢亞旭(博士、西南交通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