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口中説出來的“虛”可能沒那麼可怕,但另一種“虛”就要注意了,有時候你還想反手就給一巴掌。
例如買了一台電動車回家,開了一年發現電池容量剩下92%...
嚇得我趕緊看了看自己一週歲的蘋果,還好,最大容量剩93%,感覺還挺耐用。
迴歸正題,事情是這樣的。
一名海外博主買了個電動車,3個月瘋狂行駛了15000公里,1年行駛20000多公里後發現,電池容量沒以前高了。這名博主也想盡辦法進行了記錄跟測試,結果均不太如人意。
不過他的使用習慣並不算太好,車主也基本是用100kW功率的直流快充給車充電,並幾乎都在電量不到10%的時候才進行充電。
頻繁使用快充,並且等到電量告急才開始充電,的確是加劇電池損耗的一個重要原因。
借這個事情,教授主要是想討論關於電池衰減這個問題究竟是如何產生,或者説如何定義的。
就以我們國家的標準來説。
國家目前基本是以電池衰減至80%,也就是衰減20%,作為電池“退休”的界限,因為低於80%的話衰減可能會急劇加速,影響到正常使用了。
畢竟電池是電車最核心的零部件,萬一弄不好,很容易引起“民憤”。
曾經理想ONE就更改過質保內容,將“動力電池組電量衰減了20%,就為車主維修或更換動力電池組”裏的電池壽命門檻,提升了10%,即衰減30%才為車主維修或更換動力電池組。
這個改變,曾引起過一大波理想ONE車主的不滿,這算是比較理智的回應。
像前段時間海外一位特斯拉車主,車出了問題,特斯拉説要花約14.33萬人民幣去購買新的電池組。
結果他把自己的Model S炸了以表抗議,用了30公斤炸藥。
不管是作秀還是真不爽,反正特斯拉在2021年就給出過一項數據:特斯拉在行駛32萬公里後,其電動汽車的電池容量還剩約90%。
而這正是特斯拉根據Model S和Model X的電池運行表現數據得出的。
總之特斯拉想表明的是:電池組的設計壽命比汽車本身還要長,也能達到一台燃油車開到報廢的里程,所以沒必要去煩惱換電池的問題。
這是特斯拉説的,不是我説的。
海外一家叫Geotab的公司,也通過收集全球近6000輛電動車的使用數據,得出一個調研結論:純電車平均每年會衰減2.3%電量。
例如2015款特斯拉 Model S的電池容量平均每年衰減2.3%,2015款日產聆風的電池容量平均每年衰減4.2%...
而這些數據,也是檢驗一輛電動車衰減是否過快的參考標準。
很現實的問題,鋰電池衰減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導致的原因有很多,也可能是負極容量設計不夠等等。
容量衰減表現出來的行為包括:電壓降低,容量不足。放到汽車上,就是動力比以前差了,續航比以前低了。
如果真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究竟鋰電池為什麼會衰減?
鋰電池的充放電是通過鋰原子在正負極之間運動完成的。鋰原子每完成一次充放電循環,即滿充滿放之後,電極結構都會發生變化,這個變化日積月累後就會導致電池的性能下降,也就是電池衰減。
這其實就跟輪胎磨損一樣,只要開動了就會產生磨損;開得越激烈,使用的環境越惡劣,磨損也會相應加劇。
那如果感覺到電池衰減了,比較專業的電池容量方法測試應該是怎樣的?
首先是使用專業設備,通過監測充電電壓、電流和充入電量等動態數據,以及動力電池SOC的變化量,計算出車輛測試時動力電池的可用容量,並與系統標稱的容量進行比對。
測試方式也有區間測試和深度測試兩種。
例如深度測試就是將動力電池電量耗盡,再使用快充模式將電量充滿,通過監測到的數據計算出動力電池可用容量。深度測試會比區間測試更加精準一些。
其實電池損耗嚴重與否的問題,跟電池技術有關係。舉個例子,國內外的大眾ID.3電池供應商不同,海外用的是LG電池,國內用的是寧德時代電池。
國外確實有海外大眾ID.3的電池損耗相關的問題,但國內的就很少。
畢竟寧德時代已經是我們民族企業的驕傲,當下電池行業的龍頭大佬,2021年全球裝機量市佔率達到31.8%,排名第一,遠超LG新能源的20.5%。
最後還想説一句,購買電動車跟買燃油車在後續的使用上,目前的確存在非常大的差異,續航高低或者損耗的問題,也與各位的用車習慣、所處環境息息相關。
這是目前很難避免的問題,因此各位希望購入電動車的用户,務必確認清楚自己能否承擔相應的結果,別被“電動車開着爽,用車成本低”的優勢衝昏了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