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首屆“泰山新聞獎”
1995年7月31日,山東省委書記趙志浩(左)為呂熙祥(右)頒獎。
呂熙祥獲山東省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
泰山新聞獎是山東省新聞工作者的最高獎,由省委宣傳部、省總工會、省新聞工作者協會、省新聞學會主辦,每三年評選一次。濰坊日報社原黨委委員、副總編輯呂熙祥獲首屆“泰山新聞獎”,並被山東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優秀新聞工作者”榮譽稱號。
“泰山新聞獎”評選開始全報社投票推薦三人
1993年11月15日,山東省市地報研究會發來《關於“泰山新聞獎”評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經省委、省政府批准,從1993年開始在全省開展“泰山新聞獎”的評選工作。“泰山新聞獎”是我省新聞界高層次、高榮譽的獎勵,每三年評選一次,獲得者享受省勞模待遇。
省裏把參評名額分配給省級新聞單位、廣電系統和市地報、縣市報、專業報、企業報、高等學校報等各研究會。省裏往下分配的名額,從1994年11月26日《大眾日報》刊登的《“泰山新聞獎”評選揭曉》消息中可以知道個大概,消息有一句“從150多名參評者中評出了泰山新聞獎獲獎者5名,提名獎30名。”這150多名,可能就是省裏向省級各新聞單位和省內各新聞系統分配的參評名額。市地報研究會分得的名額是23名,市地報研究會的《通知》讓各市地報社推薦33名:濟南日報社、青島日報社各4名,濰坊日報社、煙台日報社、淄博日報
社各3名,其他市地報社各1—2名。濰坊日報社黨委傳達了市地報研究會的文件後,讓大家報名,報名者共有20多人。幾天後黨委讓報社全體人員投票,從中推薦3名。最後黨委根據羣眾投票,研究確定了3名參評人員的名單,我在3人之中。推薦材料要求11月底報市地報研究會,這時只剩三四天時間了,我們立即準備。一是填寫推薦表,附一份3000字以內的事蹟介紹;二是找代表作品3—5件。推薦材料報社蓋章後還要市委宣傳部填寫審查意見,然後複印20份上報。
市地報研究會的《通知》已經公開,省市地報系統“泰山新聞獎”的評選推薦,由市地報研究會常務理事組成評委,主評委為楊兆振(市地報研究會會長、青島日報社總編輯),副主評委孫興振(研究會副會長、濟南日報社總編輯)、王永福(研究會副會長、煙台日報社總編輯)、劉同信(研究會副會長、淄博日報社總編輯)、王文田(研究會副會長、棗莊日報社總編輯)、孫佑天(研究會秘書長、煙台日報社副總編輯)。山東其他各市地報總編輯均為市地報研究會常務理事,都是評委。
評審流程嚴格,電話得知全票獲獎
1994年春天,崔乃元總編輯參加了在青島的評選活動,評委用無記名投票方式,評選出23名省市地報系統“泰山新聞獎”的參評者,我有幸被推薦。
1994年7月1日,正當我們慶祝《濰坊日報》創刊10週年的時候,聽説省委宣傳部派人來濰坊考察“泰山新聞獎”參評人員情況,到報社來是考察我。我便迴避了。後聽説,他們在報社找了幾位領導和部室的同志交談,還聽取了市委宣傳部領導和有關人員的意見。
此後,再未聽到評選的音信,直到11月26日,省新聞“兩會”(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和省新聞學會)秘書長於東河打電話向我祝賀時,才知道“泰山新聞獎”於25日在濟南評選揭曉。他説,我是獲獎的5人中,唯一得全票的一個。這是山東新聞界的最高獎,又是首屆,所以經過了好多嚴格的程序。第二天便見到了《大眾日報》刊登的消息,獲得者還有大眾日報社王文堂、山東人民廣播電台吉保邦、山東電視台祝麗華和韓國強。消息説:評選開始,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董鳳基提出了具體要求;評選結束,省委副書記韓喜凱到會講了話,強調“要很好地宣傳他們,向他們學習,把新聞隊伍建設向前推進一步”。
1995年7月31日,山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山東省新聞學會第三屆理事會議在濟南南郊賓館舉行。因崔乃元被推薦為“兩會”常務理事,我與王繼平被推薦為“兩會”理事,我們3人都參加了大會。開會前,被推薦新任省“兩會”秘書長的張作生告訴我,開會先為“泰山新聞獎”獲得者頒獎,排隊上台領獎時,要我一定站在中間,給我頒獎的是省委書記趙志浩。頒獎的領導還有韓喜凱、董鳳基和省“兩會”主要負責人劉廣東、張海濤。大會開始,張作生又一一點名排好隊,我們5個人走向主席台。趙志浩為我頒發證書、獎盃,並向我握手説:“老呂,祝賀您!”《齊魯晚報》記者侯新社將這一鏡頭拍下,第二天登在《齊魯晚報》上。頒獎以後,趙志浩又與我們5人合影。8月2日,5人的照片和事蹟介紹上了《大眾日報》。隨後,便連續接受省市電台、電視台和本報等新聞媒體記者的採訪。
1996年6月2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文授予我們5人“山東省優秀新聞工作者”榮譽稱號。
從第二屆開始,“泰山新聞獎”獲得者同時是山東省先進工作者,省政府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之前與各條戰線上的勞模一起表彰。
呂熙祥
本期資料來源:《創業之路》《紙墨春秋》,由齊英華、黃萬勇整理
本期圖片由濰坊報史館提供(署名除外)
編後記
走進雲與端
墨色濃重,鋪陳的是初心使命。墨跡留香,書寫的是發展印記。“雲端”繽紛,鏈接的是時代旋律。
以“百年報業路初心寫風華”為主題的濰坊報史館已於2022年6月8日開館。走進報史館,縱覽濰坊報業發展的百年曆史,細讀濰坊城市發展的歷史足跡,感悟濰坊大地上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如磐;捧讀“濰坊報業史話”,透過老報紙,傾聽老報人的心聲,走進已38歲的濰坊日報社。
濰坊日報人歷經艱苦創業、進取發展、改革探索,走過鉛與火、光與電、報與網,走進雲與端,向全媒體傳播全面轉型,建成以濰坊融媒客户端為龍頭、涵蓋30多個平台、800餘萬粉絲的全媒體矩陣。報社抓住重大節點,打出宣傳聲勢,濰坊融媒客户端下載量突破120萬,形成全市上下關注的“濰坊融媒”現象,報社傳播力、影響力得到極大提升。
一篇篇稿件、一個個版面、一幀幀鏡頭、一件件融媒體作品,生動刻畫了濰坊兒女勠力奮進、建設家園的精神風貌,充分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濰坊大地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勾勒出濰坊不斷向前、澎湃發展、行穩致遠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