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伴影響孩子一生!青少年之間的同伴交往應該如何進行?
作者: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 閆春梅
夥伴關係對於青少年來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的同伴交往尤其重要。這一時期的夥伴交往往往影響兒童一生的發展。夥伴或夥伴羣體對兒童影響的大小還與家庭關係的性質有關係,缺少家庭温暖的兒童,更傾向於在同齡夥伴中尋求安全感,有時可能會對兒童發展帶來多種影響。
夥伴交往障礙常常是抑鬱症、網絡成癮等心理問題的誘發因素。所以青少年出現了夥伴交往上的問題,不要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需要幫助青少年分析原因,解決問題,重新迴歸快樂的學校生活。學校老師和家長都希望孩子們快樂成長,矛盾衝突能夠儘量減少,發生之後能冰釋前嫌,化干戈為玉帛,重新開始夥伴的友誼。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 閆春梅
一歲是培養孩子的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從父母的照顧過程中、耐心包容中、積極關注中獲得安全感。如果這一時期父母對孩子發出的信息不管不問,過早讓孩子脱離開父母,父母的不辭而別,或者把孩子寄養在老人甚至其他親戚家,孩子就有可能出現安全感的缺失。兩歲是培養孩子幽默感的時候。此時的孩子對照顧者的表情十分敏感,能夠發現有趣的事情,並哈哈大笑。父母對孩子回報更多的笑臉,更多地配合性的逗笑行為,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所以青少年的面對矛盾衝突表現出的情緒反應,和小嬰幼兒時候的父母教育方式是密切相關的。
大多數孩子確實是在矛盾和衝突中逐漸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甚至終身的朋友。而少部分人卻不能把這些夥伴糾紛的事情放下,形成潛意識的傷害,影響終身的性格的形成和處事方式,影響今後的家庭關係,同事關係,進而對他們的事業產生影響。患有注意力缺陷和多動障礙的青少年,就會有衝動行為,做事不能等待,忍耐性差,遇事不加思考,點火就着,事後後悔。
比如孤獨症譜系患者,對於別人的言行舉止不能理解,不能保持長久的人際關係,經常容易與人意見不一致,又不能靈活處理,換位思考,產生矛盾衝突,事後仍然有偏執想法,難以改變。比如人際關係敏感的青少年,感覺別人的一言一行都是針對自己的,就是為難自己,孤立自己,以至於出現社會退縮行為或攻擊性行為。比如抑鬱情緒患者,凡事總是往壞處想,而主管屏蔽忽略好的一面,在自己的假想情緒影響下,或者以沉默躲避解決矛盾衝突,或者以突發情緒失控,產生更強烈的傷害行為,自傷或者傷害他人。簡單的口角紛爭可能會很快遺忘,夥伴們又重新和好,繼續快樂地共同享受美好的學校生活;而嚴重的傷害,千萬不要忘了找找法律專業人士尋求幫助。有些夥伴傷害確實是要追究法律責任的。
別人和自己的不同意見和想法如果不能接受,而去強制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就成了欺凌或者霸凌行為。"霸凌" 通常是指人與人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一直長期存在於社會中,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霸凌是一種反社會行為,通常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扭曲,也會造成課業成就低落、人際疏離,甚至有可能逼迫受害人產生報復性攻擊行為,或使受害人轉而霸凌他人。對加害人也有一定影響,這些加害人成年後的犯罪率、酗酒現象比例相當高,具加害人特質的男性加害人有60%在24歲以前犯罪,非加害人特質的男性加害人則只有23%。所以,青少年之間的矛盾糾紛能夠讓孩子家長和老師包括很多的問題,家庭、社會、心理、疾病,甚至法律等一系列專業問題需要去審視鑑別,不要輕描淡寫地將發現問題的機會溜過去。幫助我們的孩子解決人際交往中的問題,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才是青少年教育的最終目的。#超能健康團##醫師報超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