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王,大炮與凡爾登,用炮彈製造的絞肉機計劃

發生在1916年的曠世空前的激戰早已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那場戰役或許是迄今為止人們所看到過的最踐踏人類生命的大戰:一次次瘋狂的正面攻擊此起彼伏,一個個堅固的防禦工事土崩瓦解,炮聲隆隆,硝煙瀰漫,血流成河,橫屍遍野,而更多年輕的士兵們則被炸埋在地下屍骨未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生過的所有戰爭中,凡爾登戰役給人們留下的大概就是這樣一種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的陰影!交戰雙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次激戰中所付出的損失和代價是令人震驚的,而一代人中有1/10的人戰死疆場的慘痛與無奈,總會在不經意間赫然出現在倖存者們的記憶中。凡爾登戰役從1916年2月開始,到12月結束,歷時長達10個月。凡爾登戰役一直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戰役,這是因為,儘管在其他一些戰役中捲入的人員和裝備更多,或者對於交戰一方或另一方產生的影響更大,但是,凡爾登戰役始終不變的殘酷和長達數月的堅持卻創造了歷史之最,德、法兩個交戰國似乎在以極大的毅力和榮譽感在進行一場軍事試驗。然而,此次戰役的結果對於那些不幸捲入到凡爾登古城周圍戰區內的士兵們來説,卻是極度可怕的。那裏猶如人間地獄一般,到處都是火炮,幾乎看不到他們的敵人,他們的生存和死亡只能交給上帝來決定。

戰爭之王,大炮與凡爾登,用炮彈製造的絞肉機計劃
凡爾登戰役中乘坐汽車向前線增援的法軍士兵

凡爾登戰役是由德國總參謀長埃裏希·馮·法爾肯海恩將軍親自策劃的,他的作戰概念被稱之為“絞肉機計劃”。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到1915年末時,德軍與協約國的軍隊已經以西線的重壕防線為界開始了正面對峙階段,戰爭態勢一觸即發,任何一方只要稍加動作就有可能打破僵局。此時,這場戰爭已經不得不復歸為一種打消耗戰的狀態,在這裏,戰勝對方的唯一辦法只能是動用全部的軍事力量,反覆地給對方以毀滅性的打擊,從而致使其作戰人員和武器裝備不斷減少。事實上,這樣的戰略指導思想無疑就意味着,在這場戰役中必須動用大量的大口徑火炮,而對於對方的那些以強大的防禦工事為掩護的步兵部隊來説,他們對大口徑火炮的反抗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兒。然而,德國並沒有能夠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其主要原因是協約國封鎖了德國的物資補給線,從而迫使德國只能放棄全面進攻,轉而破壞協約國在1916年期間的一些重要的優勢力量。換句話説,德國在這個時候已經不得不面臨有可能失敗的命運了。

法爾肯海恩親自策劃這場龐大的“絞肉機戰役”的意圖是希望能夠徹底消滅法國的陸軍。他的想法極其愚蠢,而且執行起來又是如此令人毛骨悚然:德國的軍隊只要針對凡爾登周圍重要的軍事要塞發動有限的幾次攻擊,就可以將越來越多的法國陸軍吸引到這些地方;然後,德軍再利用其優勢的大口徑火炮,將他們慢慢地消滅在一個個選定的屠殺地點。法爾肯海恩的作戰概念雖然異常可怕,但聽起來似乎也合乎邏輯。然而其結果卻是,他要求德國陸軍只發動有限的幾次攻擊的作戰理念,竟然莫名其妙地從來沒有透露給他的下級指揮官員,其中包括德國的皇太子。此外,他和他的參謀人員考慮攻擊的主要是那些有影響力的重要區域,這是因為,這些區域一旦出現戰事,凡爾登肯定會出兵救援。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法國軍隊必然就會捲入到這場戰鬥中來。直到派進到法國執行“發肉機計劃的德軍數量與法軍數量大致持平的時候,兩國部隊就可以利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決一雄雄了。

戰爭之王,大炮與凡爾登,用炮彈製造的絞肉機計劃
雙方在這個名叫凡爾登的城市賭上了國運進行了一場著名的戰役史稱凡爾登戰役

凡爾登戰役的戰場以默茲河為界劃分為幾乎相等的兩個區域。法爾肯海恩最初口述的“有限攻擊”只是發生在默茲河的東岸。展開攻擊的方法是集中在西線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規模的炮兵部隊,以密集的炮火先發制人地對法軍發動齊射式攻擊。法爾肯海恩已經為執行此項計劃集結了多達1220門火炮,並將它們部署在了13公里長的前方發射陣地上,其中包括542門重型火炮、306門野戰炮(部署在最前面)以及152個重型地雷發射器,另外還在兩翼集結了其他一些炮兵部隊。在這次大規模集結的炮兵裝備中,口徑最大的火炮是13門420毫米“貝爾莎”大炮。德軍對這種武器所寄予的希望很大,但它們的打擊精確度並沒有預想的高。不過,“貝爾莎”大炮還僅僅是所有的大口徑火炮中的一小部分,其他的這一類火炮還包括從波羅的海的海岸防禦工事拆調來的兩門巨大的380毫米火炮,德軍將它們遠遠地隱藏在許特根森林的兩側;部署在它們前面的是17門305毫米“斯柯達”榴彈炮,這種榴彈炮曾經在1914年參加過攻克比利時要塞的戰鬥。就在德軍精心部署這些大口徑火炮的同時,大量的小口徑火炮也開始往這裏聚集。在這裏需要特別介紹一下210毫米榴彈炮(此火炮亦被稱作“迫擊炮”),它們的炮位緊挨着305毫米“斯柯達”榴彈炮,是德軍在凡爾登戰役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種武器。210毫米榴彈炮是一種讓法國士兵們非常懼怕的火炮,其懼怕程度一點兒也不亞於那種安裝在野戰炮架上的艦載火炮——130毫米重型火炮。這種榴彈炮的炮口初速很高,以至於在還沒有聽到炮聲的情況下,炮彈已經飛抵目標了。

戰爭之王,大炮與凡爾登,用炮彈製造的絞肉機計劃
口徑達到420毫米的大貝爾莎巨炮,他是這場戰爭的主角之一

前面提到的重型地雷發射器實際上屬於近程武器,它們能發射巨大的爆炸性榴震彈(為了增強這些爆炸性榴震彈的殺傷力,德國人在其彈殼內塞滿了各種各樣的廢金屬)。與此同時,更多的近程武器還可以利用105毫米和77毫米野戰火炮來發射。如果所有這些武器還不足以完成突破任務的話,在遠處還隱藏着巨大的420毫米德意志榴彈炮,並且在莫瑞芒特和拉羅馬涅的丘陵後面還隱藏着“貝爾莎”大炮。1916年2月17日的黎明時分,所有這些集結起來的火炮同時發起了大規模的火力進軍攻。在這些火炮中,所有的420毫米榴彈炮都用於炮擊凡爾登周圍呈環狀分佈的要塞。從這一天開始,這種特大口徑火炮的使命就是輪番對凡爾登周圍的各個要塞實施炮擊,無數的巨型炮彈呼嘯着飛抵各個要塞的上空,紛紛降落在這些要塞的周圍,但轟炸效果遠不及1914年炮擊比利時的要塞時那樣理想。

戰爭之王,大炮與凡爾登,用炮彈製造的絞肉機計劃
凡爾登被火炮摧毀的建築,德軍不僅向法軍陣地發射炮彈連城市也一同摧毀

而380毫米艦炮的任務則是直接對準凡爾登的城區裏邊進行騷擾性射擊,以擾亂民心和破壞市內的交通道路。在那段時間裏,每一門火炮每天必須向凡爾登城區內發射炮彈的數量控制在40發。但這些都還不算太可怕,在當時,特別引人關注的是口徑比較小一些的210毫米榴彈炮。德國人將這種火炮大量地應用在了正面突破法軍的防線上。法軍防線上的士兵們若與德軍的210毫米榴彈炮兵連遭遇的話,就只能是自認倒黴了。德軍在重壕防線的對面每隔150米就部署了一個210毫米榴彈炮兵連,這樣的精心部署對法軍重壕防線的破壞無疑是毀滅性的。於是,法軍所有的重壕防線連同他們不幸的防禦者們在210毫米榴彈炮的猛烈轟炸之下頃刻間就不復存在了。就在短射程炮彈紛紛落在紅壕防線上的同時,遠射程火炮也開始往經過確認的法國火炮陣地上發射毒氣彈。德國炮兵部隊發射毒氣彈的準備工作做得如此細緻,以至於他們已經預備好的幾個隨時可以向法軍開炮的150毫米炮兵連居然不會受到已方毒氣彈的影響(或者能夠以某種方式在毒氣處於飽和狀態的最初階段成功規避)。德國的炮兵部隊只要使用少量的毒氣彈就足夠了,因為在一戰期間毒氣的使用仍然是一件相對少見的事情,而且法國當時還尚無有效的應對措施。

戰爭之王,大炮與凡爾登,用炮彈製造的絞肉機計劃
一戰中德軍使用的M10/16 210毫米榴彈炮

首輪炮擊的總體效果是非常驚人的:法軍的整條防線上被炸出了一個個很大的破洞,破洞之大和數量之多居然可以使前進中的德國步兵從中通過。但不知何故,還有一些法軍的炮位竟然在鋼鐵彈雨的摧殘下倖存下來,並且仍然還在進行頑強的抵抗。然而,這僅僅是一個先兆。接下來的情況是,不管德軍的炮擊有多麼猛烈,在法軍的防線上總會有一些炮位沒有受到毀壞,這些炮位上的法國炮手們仍然能夠非常頑強地向攻擊者們開火。於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短則幾天,長則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之後,這樣的炮擊和反炮擊作戰就會再一次發生。

而2月17日僅僅是告知人們,這種下彈雨的日子開始了!在整個凡爾登戰役期間,法爾肯海恩精心策劃部署的炮兵部隊幾乎一直都呆在他們原先的位置上沒有挪過窩。由於德軍的目的是引誘法軍進入到自己精心設置的“屠殺場地”內,所以在那次戰役之初,德年對增援部隊的使用是非常小心和節約的,他們只是以有限的速度注入一些兵力;然而到了2月23日這一天,德軍的攻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於是,德軍不再像先前那樣小心翼翼地規劃其作戰順序,開始全力指揮攻擊作戰部隊向前推進。

戰爭之王,大炮與凡爾登,用炮彈製造的絞肉機計劃
即使是堅固的杜奧蒙要塞也頂不住德軍如此強大的炮兵火力

戰爭之王,大炮與凡爾登,用炮彈製造的絞肉機計劃
杜奧蒙要塞被攻克之後地面已經像月球表面一樣

到2月底,強有力的杜奧蒙要塞已經由於法軍放棄抵抗而差不多落入到了德軍的手裏。由於杜奧蒙要塞是凡爾登周圍呈環狀分佈的武裝要塞中的王牌要塞之一,所以,德軍認為他們奪取了該要塞就預示着已經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從那個時候開始,德軍開始增大攻擊的強度。如果事情真如德軍預想的那樣發展的話,突破所有防線進入到凡爾登城內似乎是越來越有可能了。接下來,德軍通過緊密包圍沃克斯堡要塞進一步增強他們的這種認知;而在這次的圍攻中,該要塞內的法軍卻頑強地設法堅守了數週,直到6月7日才被攻破。從沃克斯堡要塞可以直達凡爾登的近郊,在德軍看來,這時候的凡爾登城已經是觸手可及了。

但就是在事情發展到這個階段的前後,此次戰役又迴歸到了它原來的節奏。為了將這種衝突轉變成德國人的重大勝利,德國將越來越多的軍隊投入到這場攻擊作戰中;隨着再一次實施類似於此次戰役開戰時那樣的猛烈炮擊轟炸,戰鬥很快就擴展到了默茲河的西岸。這次攻擊還曾在“死人”山岡和304高地的斜坡上停下來過。

戰爭之王,大炮與凡爾登,用炮彈製造的絞肉機計劃
戰爭之初的勝利讓德軍不斷地向這裏增加兵力意圖擴大戰果

但是,德軍只是做了短暫的停頓,隨後又更加狂暴地繼續攻擊下去,越來越多的人捲入其中,然而與此同時,德軍如此瘋狂攻擊所獲得的收益卻日益減少。德軍的步兵試圖側向前進穿過已經被不間斷的彈雨炸得一團糟的戰場,但他們發現很難再向前推進。而這個時候,堰壩兩側的火炮們仍然還在繼續咆哮。原來,早在德軍發動首次攻擊後不久,法軍就已經提出要求—他們需要很多屬於自己的火炮。為了確保武器運輸線的暢通無阻,法軍與德軍在前方展開了激烈的地盤爭奪戰。法軍幾乎沒有真正的重型武器可以部署,他們只能依靠大量的75毫米野戰炮組織反攻火力,而且可以提供支援的備用武器也僅僅是數量不多的若干門105毫米野戰炮和155毫米火炮和榴彈炮。直到戰役後期,法國才匆忙製造出了一些鐵路炮和重型火炮。

戰爭之王,大炮與凡爾登,用炮彈製造的絞肉機計劃
法國人手中的400毫米列車炮,這種火炮在戰爭後期才逐漸投入戰鬥

對於法國的軍事參謀人員來説,一個揮之不去且令他們異常頭痛的問題是,自從一戰打響以來,本國各個炮兵連的供給均嚴重不足。由於德國人控制了其他的道路,他們只有一條後勤補給線可用,這條補給線就是著名的“隱秘公路”公路,它可以直通蘇伊和巴勒迪克,法國人稱其為“聖路”。當時,法軍所有的補給品和增援部隊都是經由這條公路運抵作戰前線的。然而,對於法國的士兵們來説,它幾乎就是一條不歸路,因為這條路他們大多隻走了一次—大量的士兵都在凡爾登陣亡了。法國官方後來公佈的一戰傷亡人數是277231人,但真實的傷亡人數很可能在542000人以上。而在德國方面,絕大多數的參考文獻似乎一致都記載為434000人左右。如此看來,法、德兩國的傷亡人數總共應該在976000人左右。在這些傷亡者中,絕大多數是被火炮炸死的。

對於成千上萬的陣亡者來説,儘管他們在如此拼命地尋找對手去戰鬥,但直到死亡的那一刻,他們甚至還不曾看見過敵人。事實上,他們確實很想決一死戰,因為到了1916年年中的時候,凡爾登戰役已經被判定為兩大宿敵之間的一場生死較量了,其結局也就成為一個有關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的問題。也就是説,浴血奮戰的士兵們是帶着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慷慨無畏地去赴死的。整個戰役期間,大炮幾乎在不停地發射炮彈,無數的炮彈似乎一直都在不停地傾瀉到前方戰區和後方地域。無論何時,士兵們都只能躲避在地下,比如在鐵路隧道、地下室、村莊的地窖等地方尋求庇護。杜奧蒙和弗勒裏這兩個村莊內的大量地窖就曾經是這樣的庇護地,而這兩個村莊最終還是被雙方的火炮給徹底毀滅掉了。步兵們只是偶爾才能出現在地面上,以擊退對方步兵的攻擊;然後迅速返回到地下,試圖躲避炮彈的襲擊—因為他們知道,炮彈很快就會飛來。

戰爭之王,大炮與凡爾登,用炮彈製造的絞肉機計劃
堆積如山的炮彈彈殼

6月,這場戰役進入到了一個轉折階段。儘管德國已經提前將更多的士兵送到了弗勒裏,並備足了火炮、高爆彈藥和毒氣,但是他們終究還是止步在了向前推進的最佳狀態。就德國人來説,隨着戰爭形勢的發展,他們最初制定的“絞肉機”作戰概念已經宣告失敗,因為事態的發展並不像法爾肯海恩口述的那樣。從那以後,德國人就被迫後退了。到7月中旬,法軍的強力推進已經迫使德軍退回到第一道防線,此後,直到到戰爭差不多結束,德軍仍停留在那裏。10月24日,法軍在兩門400毫米鐵路炮的支援下重新奪回了杜奧蒙要塞,但零散的局部性攻擊一直持續到12月才完全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本質上是一次大炮主導下的大屠殺。據戰後參考文獻記載,僅在一戰的凡爾登戰役期間,德國單火炮就發射了大約2200萬發炮彈,而法軍則回擊了大約1500萬發。其結果是,凡爾登戰役致使雙方損失近百萬人,給整整一代法國人和德國人的心裏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直至今天,這次戰役仍然在許多人的腦海裏留下了一個可怕的印象。本次戰役最直接的結果是隻有幾平方公里的法國土地轉了手,而其最終結果則永遠也不可能完全評估得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482 字。

轉載請註明: 戰爭之王,大炮與凡爾登,用炮彈製造的絞肉機計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