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12月8日訊(記者李玉瑩)自己的100多篇論文被中國知網(運營方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擅自收錄,89歲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打起了維權官司且全部勝訴,累計獲賠70多萬元。此事經長江日報獨家報道後,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為什麼在這麼大年齡了還堅持站出來維權?怎麼看待自己的文章被知網下架?70多萬元的賠償款會如何使用?針對讀者和網友關心的話題,長江日報記者12月8日獨家對話了趙德馨教授。老人説:“中國知網必須要改革,不能輸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
89歲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每天仍在堅持寫作。記者高勇 攝
對話實錄:
【01】最關心的是“尊重知識創造者”
長江日報記者:為什麼這麼大年齡了還要堅持打維權官司?
趙德馨:別看我快90歲了,我(精神)狀態還不錯,每天能夠寫點東西,對我來説是一種樂趣。對於知識產權保護這個問題,是我近10年和其他同行交流過程中逐漸意識到的。作者的知識成果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這是不合理的,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必須要去解決。
長江日報記者:很少有專家學者來主動維權,為什麼您願意做這件事?
趙德馨:一是很多人意識不到自己被侵權了,二是很多年輕的學者雖然受到了“欺負”,但他們不敢主動去維權,因為他們還要靠中國知網來評職稱或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很多考核要依賴知網。我已經退休了這麼多年,不在乎這些。我最關心的是“尊重知識創造者”這個問題。
長江日報記者:誰幫您打的官司?
趙德馨:我年紀大了,很多事情都委託了律師。
【02】維權的事很多都是律師在幫忙處理
長江日報記者:您在維權過程中主要做了哪些事情?
趙德馨:在訴訟過程中我會給律師提供幫助,比如被侵權的一些文章是和其他人共同完成的,我就會一個一個去聯繫合作者,讓他們授權我去做這個事情,但也有少數人害怕“得罪”知網,持不干預的態度。
長江日報記者:賠償損失的標準是怎麼計算的?
趙德馨:判決書上也寫了,法院參照《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每千字100到300元錢不等。
長江日報記者:獲賠的70多萬是怎麼處理的?
趙德馨:我年紀大了,維權過程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律師在幫忙處理。除了支付一部分律師費、維權費,剩下的我會用於學術研究。
【03】“一家獨大”不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
長江日報記者:對於知網下架且不再收錄您的文章這件事,您怎麼看?
趙德馨:不免費(給他用)就下架,説明知網一心只想牟利,沒有承擔起文獻平台促進知識公共傳播的義務。如果是真的想促進知識的交流,就不應該下架我的文章,而是要考慮怎麼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長江日報記者:現在有人想看您的文章怎麼辦?
趙德馨:除了中國知網,其他文獻平台也收錄了我的一些文章。以後最好能有兩個或多個和中國知網良性競爭的平台,“一家獨大”不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
長江日報記者:在維權的過程中,中國知網有沒有跟您提到過和解?
趙德馨:沒有,對方態度很強勢,不願意和解。
長江日報記者:您與中國知網的官司是否已經全部結束?
趙德馨:基本上已經結束了,還有一些零散的案件在處理。
【04】法院的判決給了我應有的公正
長江日報記者:那麼多專家學者被侵權,您認為他們應該怎麼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趙德馨:法院的判決給了我應有的公正。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樣站出來維權。中國知網傳播知識的前提是尊重創作者,不能打着傳播公共知識的幌子去侵權和牟利。
長江日報記者:報道後,您的學生、同事、朋友、同行怎麼看待這件事?
趙德馨:從昨天到今天,我的手機上陸陸續續收到了不少祝賀短信,都表示很支持我的做法,但同時也有一些同仁在微信羣裏反思,為什麼他們之前沒想過維權。有位學者説,知網下架文章的做法不妥,目前的結果對大眾獲取學術成果很不利。有位高校老師講到,自己學校每次審核論文,都要以知網收錄為準,如果沒有,就等同於沒發。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長江日報記者:您希望通過這起維權案例來傳遞出什麼訴求?
趙德馨:中國知網必須要改革,不能輸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對我個人來説是維權,但是對於整個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的層面來説,它是個大事。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夠認真地研究一下,怎麼更好地去保護知識產權,尊重知識創造者,落實知識產權政策,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接下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論文被中國知網擅自收錄,九旬名教授維權獲賠70多萬元
期刊是知網的供貨方,知網成被告是知識產權交易問題
【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