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玄奘寺供奉牌位事件調查結果公佈,凸顯加強歷史教育的必要

對那些戰犯抱以怎樣的態度,在當代我們該如何奮發圖強,這些都應當形成更加牢固、確定的社會共識。

7月24日晚間,“南京發佈”公佈南京玄奘寺供奉侵華日軍戰犯牌位事件調查處理情況。經查實,供奉者吳啊萍是一位90後,供奉目的是知道了松井石根等5名戰犯的罪行,遂產生心理陰影,長期被噩夢纏繞;在接觸佛教後,產生了通過供奉5名侵華日軍戰犯“解冤釋結”、“脱離苦難”的錯誤想法。目前她已被刑事拘留。

評論丨玄奘寺供奉牌位事件調查結果公佈,凸顯加強歷史教育的必要

↑吳啊萍自述動機畫面。南京日報視頻截圖

這份調查結果基本將事件的前因後果講清楚了。很顯然,這是一個在錯誤認知引導下的荒唐行為,又極大了刺痛了公眾的民族情感。事件的發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依然有值得進行公共反思之處。

比如供奉者吳啊萍。從調查公佈的情況看,她似乎有一定的精神問題,並曾多次到醫院就診服藥。心中有偏執的想法並不罕見,但她選擇的解決之道卻讓人迷惑:將戰犯和曾經救助過中國人的魏特琳女士一同供奉起來——這體現出其歷史認知的模糊。

再比如當值僧人靈松。其對這幾位被供奉者幾乎全然無知,起初還詢問幾位被供奉者是吳阿萍的親屬還是朋友。調查報告顯示,靈松系1979年9月生、初中輟學,這個細節或許也部分解釋了事件的起因:當值僧人對歷史的瞭解可能極其淡薄,對幾個惡名昭彰的名字完全不熟悉。

玄奘寺本身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從2018年供奉開始到2022年牌位被發現,這麼長時間該寺對此毫無察覺,還是在遊客尋找牌位時方才發現了問題。而得知後也選擇了第一時間將此事按下,而非及時報告。這也體現了某種認知錯位,似乎沒有將這種挑戰大是大非之舉當一回事,企圖僥倖矇混過去。

這些都凸顯了加強歷史教育的必要。對那些戰犯抱以怎樣的態度,在當代我們該如何奮發圖強,這些都應當形成更加牢固、確定的社會共識。不可否認的是,社會當然免不了各種偶發因素,也可能出現因為特殊狀況而挑戰這種社會共識的人,但如果社會整體有一個防護機制、有一個更加敏感的歷史神經,這樣的事件完全不至於成為一起公共事件,而是在一開始即被發現並解決。

戰犯的名字被供奉在南京的寺廟裏,也太過傷害國人的情感。客觀來看,此次事件也是一堂愛國主義的教育:我們對歷史應該抱以更大的敬畏,那些戰犯的名字就應該被牢牢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讓他們遺臭萬年,而不是出現在“供奉之位”。無論是學校、宗教場所,抑或是其他公共機構,都應當從中吸取教訓,進一步強化歷史知識的普及,讓學生、工作人員、社會公眾形成更加鮮明的歷史認知和記憶,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清波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5 字。

轉載請註明: 評論丨玄奘寺供奉牌位事件調查結果公佈,凸顯加強歷史教育的必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