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希望下週二前宣佈部分內閣人選,新領導班子或有7位女性?
據多家美國媒體日前統計,全美所有州的選舉人票歸屬已確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現任總統特朗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
儘管特朗普還在忙着訴訟,但美國媒體目前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拜登新團隊的人選了。據報道,拜登曾表示,他希望在下週二前公佈一些內閣官員人選。
“內閣要看起來像這個國家,提供看待問題的不同視角”
每當美國新總統上任時,總會看到諸如任命國務卿、財政部長等新聞,這就是新總統在組建內閣。
內閣是美國的聯邦行政部門,隸屬於美國總統,雖然沒有法律明確規定它的存在,但從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開始,歷屆總統都會設立內閣輔助行政工作,總統內閣就這樣成為一種習慣性的存在。
美國總統內閣的成員是由總統提名,經過參議院同意後產生的。目前包括副總統及國務院(即外交部)、財政部、內政部、司法部、農業部、商務部、勞工部、國防部、住房與城市發展部、交通部、能源部、衞生與公眾服務部、教育部、退伍軍人事務部、國土安全部15名部長。
拜登的內閣團隊將有怎樣的特點?這或許有跡可循。當地時間11月10日,拜登團隊在 “過渡網站”上公佈了數百人的機構審查小組成員名單,小組將評估聯邦機構的運轉,幫助拜登應對上任後的挑戰。拜登稱,這將是美國曆史上最多元化的機構審查小組,一半以上是女性,有色人種、殘疾人和其他少數羣體佔到了40%。
這樣的特點可能也將體現在拜登着手組建的新內閣中。據《紐約時報》報道,無論在公開場合還是私下交談,拜登都表示,多元化的團隊組成對他而言“至關重要”。今年春天,拜登曾在演講中提及自己理想中的內閣,“內閣要看起來像這個國家,這尤為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會為你帶來看待問題的不同視角”。
據《國會山報》報道,拜登表示要結束“美國殘酷的妖魔化時代”,為了彌合兩黨之間的分歧,他可能會跨越黨派,提名共和黨人擔任內閣職務或政府其他重要職位,這可能使美國回到兩黨合作執政的傳統。
這些職位很大可能將由女性擔任
上觀新聞梳理發現,根據多家媒體預測,拜登內閣中或將有不少重要職位為女性。
先從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説起,現年56歲的哈里斯是牙買加和印度移民的女兒,被認為是美國移民家庭子女的代表,她將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總統、第一位非裔和印度裔副總統。
目前,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是移民或移民子女,有媒體稱哈里斯的當選為打破美國政治中的種族和性別障礙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卡瑪拉·哈里斯
另據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多名美國官員表示,拜登將會選擇有過曾在國務院任職經驗的人擔任國務卿。而蘇珊·賴斯將是他的首要考慮,現年55歲的她曾在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擔任奧巴馬的外交顧問,此後被奧巴馬提名為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並上任,再後來被奧巴馬任命為總統國家安全顧問。
蘇珊·賴斯
國防部長方面,《衞報》則預測此前曾經擔任美國防部副部長的米歇爾·弗洛諾是拜登的首要考慮人選。今年59歲的弗洛諾曾經擔任克林頓政府和奧巴馬政府的高級國防顧問,被認為是一位温和派。而如果弗洛諾的提名順利通過美國參議院的確認,則她將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國防部長。
分析認為,如果弗洛諾可以順利上任,將結束特朗普政府過去四年在國防部長一職上的“動盪”。過去四年美國先後迎來了四位防長或者代理防長。就在11月9日,特朗普在推特上又宣佈解僱防長馬克·埃斯珀。
米歇爾·弗洛諾
除以上三個職位外,據上觀新聞此前梳理,還有財政部部長、內政部長、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教育部長這幾個職位的強有力競爭者均為女性。
上觀新聞此前梳理
對比來看,特朗普剛上任時組建的內閣雖有女性和少數族裔面孔,但美國多數媒體認為多樣性不足,甚至停留在1990年代的水平。比如,最受矚目的國務卿、防長、司法部長和財政部長的職位都由白人男性出任,是繼老布什內閣以來首次出現四大職位都被白人男性佔據的情況。
組建“理想中的內閣”仍有阻礙
雖然總統對內閣有提名權,但也需要經過參議院同意。據美聯社報道,如果能獲得參議院多數席位,那麼已經控制了眾議院的民主黨將牢牢掌握華盛頓的權力。這將使拜登在提名人選方面(包括其內閣人選)擁有自由度。
而目前兩黨似乎都無法鎖定參議院多數席位。11月3日的選舉後的計票結果顯示,共和黨和民主黨在下屆參議院的席位都是48個。佐治亞州有2個席位將於明年1月5日決選。北卡羅來納州和阿拉斯加州的計票仍在進行中,現在判斷為時過早。
分析認為,佐治亞州的政治鬥爭意義重大。該州黨派分裂明顯,由於新選民激增,民主黨領先於共和黨。但在過去近20年間,還沒有一位民主黨人當選該州參議員。一名策略師説,對該州2個參議院席位的爭奪可能花費高達5億美元。
共和黨的難題是,執政黨的副總統在參議院握有打破平局的投票權。這一票明年將屬於哈里斯。這意味着民主黨獲得50席就能控制參議院,而共和黨需要贏得51席才能保住權力。這讓佐治亞州成為競爭的中心舞台。
楊蓉整合自央視財經、參考消息、第一財經、澎湃新聞、長安街知事、外事兒、中新網
欄目主編:劉璐 文字編輯:楊蓉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上官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