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8日,葫蘆島市綏中縣出現疫情。根據全市疫情防控形勢,各縣區第一時間成立了一線“黨員突擊隊”,在這支黨員突擊隊中,80後和90後成為了隊伍裏的主力軍。
綏中縣黨員突擊隊隊員協助防疫人員檢測值守。葫蘆島市委網信辦供圖
為確保區域內核酸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各社區在檢測點專門開闢了綠色通道,隊員們下沉到社區,協助老人、孩子快速安全地進行核酸檢測,對於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羣,提供上門採集核酸服務;加碑巖鄉的黨員突擊隊堅守在每條村道,協助防疫人員檢測值守。在凜冽的寒風中,綏中縣黨員幹部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體現了共產黨員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要知道,葫蘆島的第一面黨旗就在這裏升起。幾十年來,這片土地,英雄輩出。
遼西第一個黨支部在綏中縣加碑巖鄉成立
綏中縣受燕山山脈制約,由5條西北高東南低的山脈構成了整個縣城的骨架。而加碑巖鄉正處於綏中縣西北大山之中,該地地勢崎嶇,山林密佈,易守難攻。
遼西第一黨支部紀念館。葫蘆島市委網信辦供圖
1943年,遼西第一個黨支部小組在綏中縣加碑巖鄉成立。自此,紅色的種子播種在遼西大地,星星之火點燃了遼西革命熱情。79年前的4月,中共凌源、青龍、綏中三個辦事處在黃木杖子村半山腰的一個天然山洞中召開會議,並在此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在綏中的第一個黨支部,也是當年的凌青綏抗日根據地。當時,遼西第一黨支部積極宣傳抗戰政策,組織羣眾參與抗日活動,打擊敵人,保衞羣眾,揭開了遼西黨史新的篇章。遼西第一黨支部成立之初僅有6名黨員,李育民任書記,高雲俠、董寶山為支委,後吸收劉福餘為支部第一名黨支部成員。
為適應戰時需要,遼西第一黨支部在凌、青、綏工委的領導下於1943年冬組織成立武裝自衞隊。第一個武裝自衞隊建立在擁有良好羣眾基礎的周溝嶺,為八路軍帶路,幫助八路軍運輸物資,觀察敵人動向。發現敵人蹤跡時,自衞隊挺身而出,確定安全後,自衞隊就回到田間地頭。武裝自衞隊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多次運用地雷戰、阻擊戰阻擋了敵人的入關進程。
1945年,正在明水一帶開展工作的劉福餘不幸被敵人發現,突圍時劉福餘左腿受傷。老鄉將其轉移至安全地帶的途中被前來掃蕩的敵人俘虜,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劉福餘頑強抵抗,寧死不屈,被敵人殘忍殺害,終年36歲。他以血肉之軀為火引,點燃了遼西大地。
發生在綏中黑土地上的感人故事不勝枚舉,遼西大地的紅色之火愈發熱烈。綏中第一個黨支部在上級組織的帶領下,在綏中西北部山區以羊巖子溝、葫蘆套溝、塔子溝一帶為基地,深入腹地積極聯合組織羣眾參與抗敵作戰。
塔子溝。葫蘆島市委網信辦供圖
從無人問津的山洞到紅色教育基地
事實上,這個孕育着革命火種的山洞幾年前人跡罕至。洞前雜草叢生,碎石滿地,只有周邊的村民知曉它的來歷。
孕育遼西革命火種的山洞。葫蘆島市委網信辦供圖
葫蘆島市委市政府在2016年着手保護開發革命舊址,建設遼西第一黨支部紀念館,打造一條紅色革命老區旅遊線路,帶動周邊村子經濟發展。市委市政府首先拓寬主要道路,清理洞口,修建盤山公路,打通一條通往綏中第一黨支部舊址的旅遊線路。
遼西抗日義勇軍事蹟展示館。葫蘆島市委網信辦供圖
遼西第一黨支部革命老區,紅色底藴深厚。綏中縣注重黃木杖子村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建設,發揮地域優勢,推進資政育人,形成紅色教育基地,吸引眾多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前來追溯這段紅色記憶。綏中縣充分利用這段紅色歷史,深挖紅色富礦,強化紅色印記,打造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各級黨員幹部培訓基地,推動了全縣紅色旅遊業的發展。此外,綏中縣抗日義勇軍紀念館用浮雕刻畫了抗日義勇軍戰士們在前線奮勇殺敵的情形,講述了東北義勇軍抗戰的歷史。鎮西山的綏中革命烈士陵園以及劉福餘墓等革命鬥爭紀念地,已成為綏中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和發展紅色旅遊事業的重要資源。
綏中革命烈士陵園。葫蘆島市委網信辦供圖
紅色資源的深度開發帶動了周邊村民的收入。隨着客流量的增多,許多村民開始辦起了“農家樂”,參與到紅色旅遊產品的製作中,形成“紅色基地+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獨特發展模式。
春天如期而至,疫情的陰霾終將散去,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人們必將看到一個又一個催人奮進的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