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是个好地方——红色底蕴 英雄辈出

2022年2月8日,葫芦岛市绥中县出现疫情。根据全市疫情防控形势,各县区第一时间成立了一线“党员突击队”,在这支党员突击队中,80后和90后成为了队伍里的主力军。

绥中是个好地方——红色底蕴 英雄辈出

绥中县党员突击队队员协助防疫人员检测值守。葫芦岛市委网信办供图

为确保区域内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社区在检测点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队员们下沉到社区,协助老人、孩子快速安全地进行核酸检测,对于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门采集核酸服务;加碑岩乡的党员突击队坚守在每条村道,协助防疫人员检测值守。在凛冽的寒风中,绥中县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要知道,葫芦岛的第一面党旗就在这里升起。几十年来,这片土地,英雄辈出。

辽西第一个党支部在绥中县加碑岩乡成立

绥中县受燕山山脉制约,由5条西北高东南低的山脉构成了整个县城的骨架。而加碑岩乡正处于绥中县西北大山之中,该地地势崎岖,山林密布,易守难攻。

绥中是个好地方——红色底蕴 英雄辈出

辽西第一党支部纪念馆。葫芦岛市委网信办供图

1943年,辽西第一个党支部小组在绥中县加碑岩乡成立。自此,红色的种子播种在辽西大地,星星之火点燃了辽西革命热情。79年前的4月,中共凌源、青龙、绥中三个办事处在黄木杖子村半山腰的一个天然山洞中召开会议,并在此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绥中的第一个党支部,也是当年的凌青绥抗日根据地。当时,辽西第一党支部积极宣传抗战政策,组织群众参与抗日活动,打击敌人,保卫群众,揭开了辽西党史新的篇章。辽西第一党支部成立之初仅有6名党员,李育民任书记,高云侠、董宝山为支委,后吸收刘福余为支部第一名党支部成员。

为适应战时需要,辽西第一党支部在凌、青、绥工委的领导下于1943年冬组织成立武装自卫队。第一个武装自卫队建立在拥有良好群众基础的周沟岭,为八路军带路,帮助八路军运输物资,观察敌人动向。发现敌人踪迹时,自卫队挺身而出,确定安全后,自卫队就回到田间地头。武装自卫队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多次运用地雷战、阻击战阻挡了敌人的入关进程。

1945年,正在明水一带开展工作的刘福余不幸被敌人发现,突围时刘福余左腿受伤。老乡将其转移至安全地带的途中被前来扫荡的敌人俘虏,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刘福余顽强抵抗,宁死不屈,被敌人残忍杀害,终年36岁。他以血肉之躯为火引,点燃了辽西大地。

发生在绥中黑土地上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辽西大地的红色之火愈发热烈。绥中第一个党支部在上级组织的带领下,在绥中西北部山区以羊岩子沟、葫芦套沟、塔子沟一带为基地,深入腹地积极联合组织群众参与抗敌作战。

绥中是个好地方——红色底蕴 英雄辈出

塔子沟。葫芦岛市委网信办供图

从无人问津的山洞到红色教育基地

事实上,这个孕育着革命火种的山洞几年前人迹罕至。洞前杂草丛生,碎石满地,只有周边的村民知晓它的来历。

绥中是个好地方——红色底蕴 英雄辈出

孕育辽西革命火种的山洞。葫芦岛市委网信办供图

葫芦岛市委市政府在2016年着手保护开发革命旧址,建设辽西第一党支部纪念馆,打造一条红色革命老区旅游线路,带动周边村子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首先拓宽主要道路,清理洞口,修建盘山公路,打通一条通往绥中第一党支部旧址的旅游线路。

绥中是个好地方——红色底蕴 英雄辈出

辽西抗日义勇军事迹展示馆。葫芦岛市委网信办供图

辽西第一党支部革命老区,红色底蕴深厚。绥中县注重黄木杖子村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建设,发挥地域优势,推进资政育人,形成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众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前来追溯这段红色记忆。绥中县充分利用这段红色历史,深挖红色富矿,强化红色印记,打造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各级党员干部培训基地,推动了全县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此外,绥中县抗日义勇军纪念馆用浮雕刻画了抗日义勇军战士们在前线奋勇杀敌的情形,讲述了东北义勇军抗战的历史。镇西山的绥中革命烈士陵园以及刘福余墓等革命斗争纪念地,已成为绥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重要资源。

绥中是个好地方——红色底蕴 英雄辈出

绥中革命烈士陵园。葫芦岛市委网信办供图

红色资源的深度开发带动了周边村民的收入。随着客流量的增多,许多村民开始办起了“农家乐”,参与到红色旅游产品的制作中,形成“红色基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独特发展模式。

春天如期而至,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人们必将看到一个又一个催人奋进的英雄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24 字。

转载请注明: 绥中是个好地方——红色底蕴 英雄辈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