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優化“一羣兩心三圈”區域佈局,推動經濟圈一體化發展。
山東三大經濟圈中,省會經濟圈以濟南為中心,膠東經濟圈以青島為中心,均呈圓-心(或半圓-心)佈局。魯南經濟圈則由菏澤、濟寧、棗莊、臨沂組成,四市從西到東成帶狀排列。
相比於經典的極核式空間結構佈局,魯南經濟圈四市的帶狀排列分佈,顯然不利於中心城市形成及輻射作用的發揮,也對經濟圈的一體化發展構成了較大挑戰。
魯南四市帶狀分佈,客觀上不利於要素集聚
中心城市要對所在區域充分發揮輻射作用,對其區位最基本的要求是趨中性,即應當儘可能位於所在區域的幾何中心。魯南經濟圈的帶狀形態,使其在趨中性的發展方向上不具有優勢,不利於中心城市的形成。
同時,經濟圈的構建不僅僅是單純的空間構架,還需要產生節約經濟、集聚經濟、規模經濟等持久的經濟效益。根據幾何形狀特點,同等大小的活動範圍內,相比於極核式結構的經濟圈,帶狀經濟圈會顯著增加運輸距離總和,從而增加運費成本,阻礙集聚經濟、規模經濟的形成,減少經濟效益。
分別以濟南和青島為中心的省會經濟圈和膠東經濟圈,是極核式空間結構的經濟圈,而在傳統發展過程中,魯南經濟圈四市是兩大極核式空間結構的二級或三級輻射圈內的城市。“雙循環”背景下,魯南經濟圈如何打破邊緣化阻礙,成功實現一體化協同發展,是一個亟須解決的現實課題。
魯南經濟圈人口流出量,在2008年為200萬人左右,在2019年約為361.1萬人,流出量仍有上升趨勢。魯南經濟圈人口的主要流出地是省會、膠東、徐州三大經濟圈,同時也存在流向長三角、粵港澳、珠三角的情況。
“雙循環”背景下,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會更加明顯。人口流出問題,表面看是魯南四市人口吸引力、要素聚集力不足,深層來看則是城市發展難以享受集聚效應帶來的規模效應、專業化分工、學習效應等,難以通過集聚來促進先進製造業集羣和現代服務業集羣融合發展,形成協同集聚的合理空間佈局。
深挖潛能,協同發力現代農業、商貿流通業、生態旅遊業等
2019年,膠東經濟圈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6.95%,省會經濟圈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2.60%,而魯南經濟圈城鎮化率僅為54.79%。
從要素流動看,魯南經濟圈存在“人少地多”的稟賦特點。因此,魯南經濟圈應高度重視農村引資,利用“人出來錢進去”的要素流動方式,發展規模化農業、現代化農業。
目前,魯南四市通過“一村一品”理念打造農產品品牌,各市已經發展出成規模、見收益的特色農產品品牌,但仍存在農產品品牌同質化競爭現象,需要在魯南經濟圈協同一體化發展契機下,整合錯位發展;同時,四市應聯合加入肉類果蔬追溯系統,建設城市追溯管理平台,形成完善的肉類果蔬追溯機制,讓四市特色農業走“有品有質”的發展之路。
魯南經濟圈內礦產資源豐富。從燃料礦產來看,山東省煤礦儲量居全國第9位,煤種較全,煤質較優,以氣煤、肥煤為主,菏澤、濟寧、棗莊三市儲量佔全省73%。從金屬礦產來看,沂源、蒼山、東平等地貧鐵礦儲量佔山東省鐵礦儲量的90%以上。從非金屬礦產來看,山東省金剛石儲量居全國第2位,主要分佈於蒙陰、郯城一帶。
魯南經濟圈具有煤炭、鐵礦石、金剛石等礦產資源優勢,城市經濟發展曾依賴於資源型產業。未來,魯南經濟圈走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建立完善促進清潔生產的長效機制,結合不同行業能耗與污染排放特徵,出台相應綠色生產標準,倒逼相關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應做好煤、鐵、金剛石等礦產資源產業發展文章,延伸資源產業鏈,有序推進資源產業向下遊延伸。注重發展資源產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例如建材行業,形成資源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共聚發展形態,優化城市產業佈局。
同時,魯南經濟圈具備培育發展新興商貿流通業態的潛質。可依託臨沂市商貿、物流、倉儲優勢產業,促進菏澤、濟寧、棗莊與臨沂商城錯位發展,利用電商銷售渠道,減少流通環節,做好南北肉類果蔬供應,織好魯南經濟圈“綠色供應網絡”。重視發展農村物流業,形成村鎮物流體系,鏈接全國商貿流通經濟圈。保持與膠州中日韓物流穩定暢通,更好嵌入“一帶一路”物流體系。
魯南經濟圈發展旅遊業也具有先天優勢。《山東省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2018-2025年)》提出打造的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魯南經濟圈有三個:東方聖地、水滸故里、親情沂蒙。魯南經濟圈應在“兩山”理論的指導下,繼續做大生態旅遊文章。
曲阜文化資源主動聯動濟南、泰安,打造“山水聖人”中華文化樞紐,做強文化旅遊品牌。傳統文化旅遊品牌與紅色旅遊品牌相融合,增強品牌效應。開展魯南經濟圈區域旅遊合作,發揮各市特色優勢,打造紅色旅遊線路:菏澤冀魯豫邊革命紀念館-棗莊鐵道游擊隊遺址-臨沂沂蒙革命紀念館,與紅色旅遊主線相配合,合理設計觀光台兒莊古城、沂蒙山風景區等活動延長旅遊線路。魯南四市以“週末休閒地”為導向,吸引省會、膠東、徐州經濟圈城市遊客,不斷擴大旅遊輻射範圍。
充分發揮“三圈環抱之地”的區位優勢
魯南經濟圈的帶狀形態,雖然不利於中心城市的形成及其輻射作用的發揮,但四市一體化進程中可以兼顧四市長遠利益,集中力量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菏澤、濟寧、棗莊、臨沂,地理位置相鄰,生態上休慼相關,四市在發展鄉村振興方面面臨同樣問題,可以共同發力、聯手打造特色農業和農村生態旅遊業,將山水林田湖草轉化為可價值化生態資源。
同時,魯南經濟圈可藉助“三圈環抱之地”的區位形態,加強與省會、膠東、徐州經濟圈的聯繫,左右逢源向外發展。如借力青島國際客廳優勢、省會科技金融力量、徐州淮海區域生態環境等,增強魯南經濟圈商貿流通業、特色農業、文化旅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具體來説,魯南經濟圈協同一體化發展,首先應找準產業定位,優化產業佈局,提高區域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四市應通過促進建材業、商貿流通業等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延長礦產資源產業鏈,使產業鏈向高級化、合理化、清潔化方向發展。四市應協力推進鄉村振興,以農村引資與生態保護相結合方式,發展特色農業、文化旅遊產業。
其次,增強聯繫,縣域組網。四市應聯合發力,各自打造出自身的增長極點,再由點軸形式連接四市,促進四市一體化發展。魯南經濟圈菏澤市(2區7縣)、濟寧市(2區2市7縣)、棗莊市(5區1市)、臨沂市(3區9縣)共有縣(市、區)38個(不包括開發區)。38個縣(市、區)可以在點軸區域形態的基礎上,主動跨市建設縣與縣之間的交通網絡,形成縣域間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及人流的空間傳輸網絡。
最後,分工協作,向外拓展。各市應充分發揮地理優勢,主動加強與省會、膠東、徐州經濟圈的聯繫。菏澤、濟寧主動與省會經濟圈組網,濟寧、棗莊主動與徐州經濟圈組網,棗莊、臨沂主動與膠東經濟圈組網。通過加強與省會、膠東、徐州經濟圈的聯繫,魯南經濟圈可以在縣域間實現更細更密的網狀連接和一體化融合發展。與此同時,在與三大經濟圈的廣泛協作聯繫中,魯南經濟圈可以借力三大經濟圈的發展優勢,推動全方位的要素流動、企業合作、產業協作,最終實現自身的一體化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作者:楊鳳 周澤宇,單位:山東師範大學經濟學院)